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15篇
综合类   22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研究了空间飞行器大角度机动飞行的变结构姿态控制.采用参考模型的方法设计滑模控制律,首先应用误差四元数来描述参考模型姿态运动,设计符合姿态控制要求的参考模型控制量.在此基础上,应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设计系统控制量,能使得系统状态跟踪参考模型又能快速趋近滑动面,有效缩短了变结构控制系统中趋近过程,从而提高了变结构控制律的品质.数字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2.
提出了单输入多输出有限冲激响应(SIMO FIR)Volterra系统的盲辨识及盲均衡的子空间方法,首先描述了SIMO非线性Volterra信道模型,并将此模型转化为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 模型;接着讨论了FIRVolterra系统盲可辨识条件,并给出了SIMOVolterra系统的盲辨子空间算法;进一步讨论了VolterraFIR非线性信道的确定性盲均衡问题;最后用仿真实例验证了此算法的有效性,所提方法与确定性的线性多信道方法相比,它的最大优点就在于所需约束条件少,此方仅需要输入信号的相关矩在奇异,且在低信噪比情况下(SNR为5dB)也有效。  相似文献   
33.
多机空战协同制导决策方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针对多机协同空战中需要将对中距空空导弹的中制导权移交给其他飞机的问题,提出制导优势的概念,用来表征编队内其他飞机对导弹协同制导的能力,从而为选择对导弹实施中制导的新平台提供辅助决策。在综合参战飞机双方角度、距离和速度等几何态势和飞机空战性能的基础上,探讨制导优势的计算方法。给出两种制导切换方式,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通过仿真实验,证明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4.
为消除缺乏有效验证带来的自动测试系统(automatic test system, ATS)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巨大风险,缩短研制周期,提出了ATS的效能评估体系(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system, EES)。根据军用ATS更注重于时间与测试能力的提升的特点,在ADC评估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建立了基于作用域的EES,有效地解决了ATS能力权值配置问题,并提出了ATS能力及其次级指标的数学评估模型,为ATS进行成本控制、可行性分析和风险论证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5.
针对冲击波对建筑物内目标毁伤概率研究的不足以及瞄准点选定困难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冲击波在建筑物中的毁伤特点,提出了体积毁伤概率的概念并给出了计算方法;其次通过研究冲击波在建筑物中的传播规律,建立了一种等效的冲击波峰值超压分布模型;然后运用网格划分的方法,得到了建筑物中毁伤概率最大的理想炸点。仿真中通过对离散点遍历得到建筑物内目标情况已知和未知2种不同假设情况下100kg TNT对飞机毁伤的最佳炸点,分别为(14,14,4)和(22.5,22.5,3),在最佳炸点引爆时毁伤概率分别为1和0.26。仿真表明:建筑物内目标位置明确的情况下毁伤概率明显大于目标位置不明确时,这与真实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36.
针对突现行为产生原因复杂、实际应用广泛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挖掘与模糊逻辑的群体突现行为控制方法。首先基于传统Swarm模型,通过遍历8个影响突现行为产生的参数,得到不同参数下的agent的动态数据;同时,利用线性回归和中心聚类算法识别不同参数下所产生的突现行为类型,获得直线型与圆圈型突现行为所对应参数;然后结合C4.5数据挖掘算法,进一步精确参数取值范围;最后,利用模糊逻辑方法实现了多智能体产生圆圈型或直线型突现行为的控制。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7.
讨论了不确定时变时滞系统的二次稳定性问题。有两类不确定性被讨论,首次,利用Lyapunov稳定性定理及范数不等式,将系统可二次稳定的控制器设计问题转化为求解Riccati方程问题;其次,当不确定性满足某种匹配条件时,给出了上述Riccati方程可解的充分条件;最后,用实例难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