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98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专用短程通信协议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专用短程通信(DSRC)协议的开发为背景,参照现有国际标准,提出了适合我国通信环境和面向多应用的DSRC协议的总体结构,描述了协议的帧格式,论述了车-路的通信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协议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假设条件和部分在求解过程中将要用到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2.
公共交通路网描述方法及诱导模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传统的公共交通路网描述方法的公交网络中,会出现大量两节点间有多条同向边的情况,这使得无法求解公交网络中的最短路径问题.有鉴于此,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公交路网描述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以上问题,使得所有经典的最短路径算法都能够用于公交诱导系统.在此基础上设计了3个单目标和一个多目标公交诱导模型来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同时对文中提出的描述方法和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证明.最后,以广州市的公交线路网络为例,对所提出的公交诱导模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和模型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33.
区域拥挤收费对限制小汽车进入城市中心区域具有很好的效果,停车换乘在不影响驾车便利性的同时,鼓励市民采用公共交通出行.文中将此缓解大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两种有效措施相结合,建立了区域拥挤收费与停车换乘组合网络均衡模型.用该模型研究了小汽车和公交车混合交通出行行为,并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基尼系数用以评估组合措施下社会和空间的不公...  相似文献   
34.
基于强化学习的视频车辆跟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视频的车辆跟踪在交通监控领域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强化学习是一种无监督的学习方法,具有搜索效率高的特性,将强化学习理论应用于视频车辆的跟踪,充分发挥了其搜索效率高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强化学习的视频车辆跟踪,其跟踪情况稳定,跟踪准确率比较高,可以获得很好的跟踪效果。  相似文献   
35.
基于抽样理论、最优化理论和出行需求预测方法,提出了以中小城市起讫点(OD)交通调查费用最小为目标,以调查精度为约束的最优抽样量计算模型和算法.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调查费用和精度的矛盾,减少抽样量,仅用国际上推荐抽样率的1/10的抽样量就能得到预定精度的预测结果;对于具有简单交通流向的中小城市,能明显提高OD调查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6.
利用交叉口关联度量化分析方法,给出了相邻交叉口关联度与多交叉口组合关联度的计算公式.通过定义控制子区划分方案的解集空间、约束条件与评价准则,建立了协调控制子区划分模型;采用子区划分层扩散算法实现对控制子区划分方案的分析评价,给出了一套完备的控制子区划分流程.通过算例分析,对基于关联度分析的协调控制子区划分方法进行了细致阐述.  相似文献   
37.
本文阐述了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的机理和作用,对匝道控制方法进行简单分类,分别给出了各种控制方法的模型表达式,并比较分析了不同控制方法的优缺点和给出了各自的适用范围。针对目前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中的不足,结合模糊理论控制和支持向量机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策略的标定方法,并给出了基本算法流程,能够满足城市快速路中不断变化的交通状况对控制策略的动态需求。最后,结合广州市某主干道上的实际调查数据,利用本文的控制算法得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案,并将其用于该主干道的匝道控制中,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本文的控制方法能满足动态变化的交通状况,控制效果较好,对城市入口匝道控制的方法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8.
基于Vissim的广州快速公交系统交通仿真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拥堵是世界各大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形成多方式组合协调的交通发展模式是大城市的必然选择。广州市选择建立中山大道BRT系统,施行“封闭式走廊 灵活线路”的模式,要通过建立BRT全线的微观交通仿真模型,预先由3D动态演示直观展现BRT系统开通运营后的交通状况,同时在模型中设置节点检测器,行程时间检测器及流量检测器等,得到了延误时间、排队长度、行程速度、路段饱和度等指标,通过以上指标对BRT系统展开交通工程的系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BRT系统的建设不仅能够满足各种交通方式的通行需求,而且实现了BRT沿线的交通畅通。  相似文献   
39.
介绍交通视频检测的基本过程,分析了交通视频图像的特征,研究了三种形态滤波器——中值滤波器、普通形态滤波器、顺序滤波器对交通视频图像的处理能力.顺序滤波器的使用依赖于二值图像中噪声与目标的分布参数P.提出了选择交通视频图像分布参数P和滤波窗大小的基本方法.实验证明,选用合适参数P的顺序滤波器能够大大减少计算量,快速地处理交通视频的二值图像,基本满足在各种气象条件下的实时采集交通数据的要求。  相似文献   
40.
城市长距离交通干道中,小汽车和公交车的运行轨迹存在显著差异,合理的信号协调控制策略应统筹考虑两类车型的需求.针对包含大流量公交车的长距离干线绿波协调路口传统分组片面化的问题,分析了带有公交站台的长距离干道上小汽车和公交车时空轨迹特征,提出了差异化路口分组的信号协调方法.该方法将小汽车和公交车的协调路径分割点分别设置在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