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0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6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提供一种人机交互算法,它将交互技术和插值方法相结合,用以生成最满意的光滑插值曲线,曲线由多段三次Bezier曲线自动拼接而成,同时严格通过给定的一系列型值点;而且利用张力参数交互调整插值曲线的局产中形状,直到设计者满意为止。本算法适应性较强,能够灵活地生成具有任意复杂形状曲线。  相似文献   
452.
沉积盆地泥质岩石的水力破裂和幕式压实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解习农 《科学通报》1997,42(20):2193-2195
近年来,沉积盆地中幕式流体活动是人们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其主要活动形式有伴随泥或盐底劈活动,沿先存断裂系统突破和水力破裂.水力破裂(Hydrofracturing)是低渗的泥质岩石中幕式流体活动的主要途径之一,它是由于孔隙空间中流体压力的增大而导致泥质岩石内的破裂,这种破裂面通常形成于异常高的流体压力背景.水力破裂大大改善了沉积物的渗透性,这样孔隙中流体的流动远远大于没有水力破裂时的情形.因此,低渗泥质岩石中的水力破裂不仅影响油气的运移,而且还影响沉积物的压实作用迄今为止,水力破裂现象已经在世界上的许多沉积盆地中见到,如墨西哥湾盆地北海盆地以及我国的莺歌海-琼东南盆地.但有关水力破裂的定量模拟的文献极少,与之相伴生的幕式压实作用也很少提及.  相似文献   
453.
提出了宽带直扩码分多址中的一种呼叫允许控制策略,该策略对于新呼叫和切换呼叫的接纳设置了不同的干扰门限值,切换呼叫的门限高于新呼叫的门限。切换呼叫和新呼叫的干扰门限都随系统总干扰的变化而自适应变化。当有新呼叫或切换呼叫到达时,计算小区内多址干扰和小区间多址干扰,从而确定总干扰,并与干扰门限值进行比较,若低于门限值,则允许接入,否则拒绝。  相似文献   
454.
甲基三乙酰氧基硅烷的合成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副产物乙酰氯,该副产物由于含有三甲基一氯硅烷等杂质而用途大大减少.以乙酰氯和氯气为原料,用气固相催化氯化法制备了三氯乙酰氯,开发了一条利用该副产物的新路线,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停留时间等因素对反应收率和产品纯度的影响.优化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30~140℃,n乙酰氯∶n氯气=1∶4.5.产品纯度可达99.7%,收率达95%.提出了一个宏观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参数估计,根据该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对部分操作条件进行了分析和优化.  相似文献   
455.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锂离子二次电池由于具有容量大、寿命长、无环境污染、使用安全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器中。随着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在未来的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也有着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必将对未来人们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和循环性能也不断得到提高,容量更大、质量更轻、体积更小、厚度更薄、价格更低的锂离子电池将不断地被推向市场。作者分别对锂离子电池发展历史、当前应用及最新发展状况进行综述及评论。  相似文献   
456.
研究了聚3-甲氧基噻吩(PMOT)膜电极在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cT)溶液中电化学处理或浸泡后的循环伏安(CV)曲线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一定量的PMOT对DMcT充放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MOT膜电极在DMcT溶液中进行电化学处理或浸泡过程可使DMcT进入PMOT膜内部与PMOT形成复合物。PMOT对DMcT的电化学催化作用可能和二者之间形成的电子给体-受体复合物有关.该复合物的电化学氧化还原特性不同于PMOT和DMcT,其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和可逆性均优于DMcT,且经过PMOT催化改性后,DMcT的放电容量得到了增加,循环性能有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457.
锆酸锂的合成及其吸收CO2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纳米级四方相ZrO2(t)为反应物,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在高温下可直接吸收CO2的Li2ZrO3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分别分析了所合成材料的表面与结构特征,使用热重分析仪(TG)研究了Li2ZrO3材料吸收CO2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吸收温度影响材料吸收CO2的性能,500℃下Li2ZrO3材料具有最佳的CO2吸收性能。此外,CO2气体流量、Li2ZrO3材料样品重量以及升温速率均影响材料吸收CO2的性能。  相似文献   
458.
K的掺杂对硅酸锂吸收CO2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iO2,Li2CO3为反应原料,通过高温固相反应法,在添加不同比例的K2CO2的条件下,合成出系列可在高温500 750℃区间直接吸收CO2的硅酸锂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分别观察和评价了制备材料的表面形貌与结构特征,用热重分析仪(TG)研究了硅酸锂材料吸收CO2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掺杂适量的K元素,能够提高硅酸锂材料吸收CO2的性能,在CO2气氛下,于700℃保持约15 min即可达到吸收平衡,材料的质量分数约达48%.  相似文献   
459.
在关系复杂的诸多影响因素中,提出动力温度δt概念,并且以此作为计算基本参数建立起绝热,平衡,线性汽化过程的推动力理论计算式,在深入分析沸腾室内实际汽化过程的不平衡,非线性和出口动能损失等影响后提出了有效推动力的计算式,该计算式物理概念明晰,可以指导蒸发器结构的合理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各种影响系数和有关物性参数一并考虑的综合影响系数K的工程计算式,既便于试验研究,又便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460.
给出一种将水平层状介质中的任意方向磁偶极子分解成水平磁偶极子(HMD)和垂直磁偶极子(VMD),并分解VMD和HMD产生的波为TE波和TM波的方法.通过研究TE波和TM波在各层介质中的反射和透射规律,导出一种确定各介质层中波场的递推公式,从而得到了任意介质中满足各层界面边界条件的含有Bessel函数积分形式的电磁场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