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6 毫秒
11.
在储层四性特征及其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应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梁家楼油田沙三中储层的物性参数(孔隙度、渗透率)进行了预测,并对其预测精度进行了检验。将神经网络解释结果与常规数理统计方法精度对比可见,神经网络法的参数预测精度有较大的提高,显示出BP神经网络法在储层参数预测中的优势与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2.
由于用双重介质模型对裂缝水窜等强非线性渗流问题进行数值模拟时 ,迭代求解往往难以收敛 ,这种不收敛性使得物质平衡误差偏大 ,有时甚至会使模拟失败 .针对这种模拟求解过程中物质平衡误差偏大问题 ,提出了迭代解的物质平衡校正方法 .实际应用表明 ,此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双重介质模拟模型的物质平衡误差 ,同时还能提高油藏模拟过程中迭代求解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3.
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湿地扇扇中辫状水道粗碎屑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划分方法.根据不同岩石相的物性、电性及含油性特征,将扇中辫状水道微相细分为辫状水道砂砾岩相、辫状水道粗砂岩相和辫状水道细砂岩相.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微相-岩石相对油水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以辫状水道砂砾岩相单井日产油能力最高,辫状水道粗砂岩相次之,辫状水道细砂岩相最低,比较符合油田的开发实际.辫状水道粗砂岩相因物性最好,剩余油丰度高,可作为下一步挖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圈闭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深入分析圈闭合油气性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给出了构造圈闭合油气性的综合评价方法.此方法不仅可以综合评价圈闭的含油气性,而且还可以通过关联度给出评价结果的可靠程度.运用该方法对松辽盆地北部深层T3反射层构造圈闭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含油气性好的和较好的圈闭主要分布在徐家囤子断陷及相邻地区、莺山断陷及相邻地区、古龙断陷及绥化断陷;基本上好及较好的圈闭以生油凹陷为中心呈环绕状和沿控制断陷的边界断层成串珠状分布,尤其是徐家囤子断陷和莺山断陷,是深层主要的生油中心,控制了深层油气分布;北部各断陷及常家囤子断陷圈闭的含油气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5.
二连盆地阿尔善构造带油气分布与聚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阿尔善构造带油气运移与圈闭的匹配关系、生储盖组合特征等 ,认为该区多套烃源岩为复式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多期充足的油源 ,多种油气运移通道为油气长距离运移创造了条件 ,多种储集岩体、多套生储盖组合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的储集场所 ,油气多次运移与多期形成的圈闭的良好配置关系 ,导致区内发育多种油气藏类型 ,在平面上不同层系油层叠加连片 ,形成良好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带 .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同时显示 ,油气分布具有纵向上相对集中 ,平面上受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的影响 ,呈带状分布的特征 .据此按照含油气系统理论与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理论 ,指导油气勘探开发取得良好效果 ,并为该区进一步深化滚动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深部咸水层中实施CO2地质埋存的减排处理,是减缓温室效应最有效的现实选择.CO2在咸水层中的埋存机制主要包括构造圈闭埋存、残余气埋存、溶解埋存和矿物埋存4种基本方式.构造圈闭埋存是CO2向上运动到致密隔层受到遮挡后,在地质体中聚集,形成CO2气相埋存,构造圈闭埋存埋存包括闭合构造和开放构造,闭合构造的优势是可以有效限制储层中自由CO2的横向和纵向运移,缺点是气水接触面被限制在一个十分小的接触区域中,从而限制了CO2溶解,开放构造的优势是CO2和周围地层水大面积接触,有利于CO2溶解,缺点是需要对一个很大的区域进行精细表征以确定可能的气体泄漏路径并进行区域监控;残余气埋存是由于驱替和吸吮相渗滞后,部分CO2以残余气形式被埋存起来;溶解埋存是CO2溶解在水中,与水中的钙、镁、铁等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盐矿物,实现CO2圈闭埋存;矿物埋存是CO2与储层岩石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形成碳酸盐矿物或HCO3-,实现CO2埋存.各种埋存方式随埋存时间不同,发挥的作用不同,埋存安全性级别也各不相同.本文对咸水层CO2埋存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指导中国咸水层CO2埋存工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由于没有考虑高含水期油藏开发过程中储层岩石和流体参数的变化,常导致模拟结果的失真。为此对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选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中的黑油模型,应用分阶段油藏数值模方法及垂直平分(PEBI)网格划分技术对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第3砂层组进行了高含水期油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分阶段建立地质模型和流体模型,其模拟结果更符合油田开发实际情况。采用PEBI网格划分技术精确描述断层、砂岩尖灭、不规则边界等复杂地质现象,可提高数值模拟的精度。在不同开发阶段油藏剩余油分布受不同因素的控制,在弹性开发阶段,油藏剩余油主要受储层物性的差异性以及井网方式所控制;而在水驱稳产开发阶段,注入水对储层物性的改造及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起到较大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华北东部侏罗—白垩纪盆地演化及其对构造运动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华北东部侏罗—白垩纪盆地演化的阶段性反映了燕山运动的幕式过程.在华北东部侏罗—白垩纪残留盆地分布、沉积充填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恢复了晚中生代华北东部的原型盆地格局.结果表明:早—中侏罗世华北东部处于由古亚洲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演化的过渡阶段,早期发育一些小的山间沉积盆地群,表现为对印支期造成的低洼地区的充填,晚期表现为披覆式沉积;晚侏罗世进入中生代重要的构造转折期,华北东部构造演化受控于西太平洋区板块活动,晚侏罗—早白垩世伸展断陷盆地发育,盆地的展布具有明显的分区性,沉积充填受北东—北北东向和北西—北西西向断裂系统控制;晚白垩世,郯庐断裂带以西的华北东部地区持续隆升,仅局部洼陷有红色碎屑沉积充填.  相似文献   
19.
在残留盆地展布、地层发育特征以及控盆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恢复了华北东部侏罗—白垩纪的原型盆地格局。研究表明,早—中侏罗世,华北东部处于古亚洲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演化的过渡阶段,为弱挤压成盆期,发育中小型山间盆地,早期盆地走向以近EW向为主,晚期NNE向盆地更为发育;盆地早期的沉积表现为对印支期造成的低洼地区的充填,晚期则表现为披覆式沉积。晚侏罗—早白垩世,华北东部构造演化主要受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控制,进入大规模裂陷或断陷盆地发育阶段,火山活动强烈,原型盆地的展布具有明显分区性,受NW/NWW向、NE/NNE向断裂系统的控制,拉张断陷、拆离断陷、反转断陷及走滑拉张型盆地在不同的地区分布。晚白垩世,华北东部隆起剥蚀,仅少数地区沉积充填。  相似文献   
20.
整合多尺度信息的裂缝性储层建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裂缝性储层裂缝分布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且在空间呈现块状分布,常规地质建模方法并不适用于裂缝建模,基于三维地震、测井及岩心裂缝观测,探讨了适合裂缝性储层的建模思路和方法,指出从岩心观测和测井解释上获得小尺度裂缝的参数,包括裂缝密度、几何形态以及其他裂缝属性的统计信息;基于三维地震获取大尺度裂缝的空间分布信息.通过对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