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1.
黄牛与牦牛远缘杂交一代犏牛表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但其雄性不育使得杂种优势的利用受到了极大限制.为了从表观遗传学角度研究这一生殖隔离现象的生理机制,通过Real—timePCR检测了犏牛及其亲本睾丸组织中IGF2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检测了血液和睾丸组织中IGF2基因第10外显子DMR区DNA甲基化状态.结果发现犏牛睾丸组织中IGF2基因mRNA表达水平最低,与亲本的表达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牛(犏牛、黄牛和牦牛)血液和睾丸中IGF2基因的DNA甲基化程度均较高(90%以上),其中犏牛高于其亲本,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实验结果说明IGF2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牛精子发生有关,可能在牛的精子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与犏牛雄性不育有关;IGF2基因第10外显子DMR区的甲基化与IGF2基因在犏牛及其双亲睾丸中的表达差异无关,可能是其他的机制参与调节IGF2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2.
西藏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铁路的开通,使得西藏入境旅游市场蕴藏无限商机。以西藏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为研究对象,运用亲景度、集中地理指数、市场偏差指数和市场发展指数等指标值,可以揭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对旅游目的选择的偏好程度以及其市场竞争潜力,对深层次开发西藏入境旅游市场提供科学的对策方向。  相似文献   
113.
本文论述了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职能,说明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行使管理职能的必要性,以及怎样行使这些职能。  相似文献   
114.
研究了西藏南美藜,特别是通过对近两年在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艾玛乡试验示范地中采集来的西藏南美藜籽粒千粒重的研究与鉴定发现:(1)西藏南美藜千粒重跟它自身的颜色、株高、穗高、穗数、秆径高、整株重、籽粒重无关,与有效分枝高度有关;(2)西藏早熟南美藜大型籽粒占的比例多于西藏中、晚熟南美藜,西藏早熟南美藜小型籽粒占的比例少于西藏中、晚熟南美藜,即籽粒的早熟或中、晚熟是影响籽粒千粒重的因素;(3)2012年9月采集的西藏南美藜大型籽粒占的比例多于2011年采集的,2012年9月采集的西藏南美藜小型籽粒占的比例少于2011年采集的,2011年采集的西藏南美藜还出现了比例不小的极小型籽粒,即籽粒收获的年限是影响籽粒千粒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5.
利用NCEP的CFSR再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上空四季大气热源的水平分布和垂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平分布上,春季和夏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是分布不均匀的热源,而秋季和冬季是比较均匀的弱冷源;在春季(3—5月),青藏高原主体上空呈现不均匀的弱热源,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和西部边缘、南部边缘地区呈现较强热源,在喜马拉雅山脉一带也呈现强度不均匀的热源区;夏季,热源强度略强于春季,在整个亚洲大陆上最强的热源中心不在青藏高原上,而在青藏高原南侧及孟加拉湾中东部一带,另外高原西侧冈底斯山脉附近和喜马拉雅山脉中东部边缘一带还呈现弱冷源;秋季,青藏高原南部边缘及其以南的大陆地区表现为热源,且存在较强的热源中心,青藏高原东侧边缘也存在小范围的弱热源区;冬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呈现均匀的弱冷源;在青藏高原西部边缘及喜马拉雅山脉北侧呈现弱热源区;仅在冬季,青藏高原上空感热加热呈现为负值;不区分季节的情况下,青藏高原西南部上空的感热加热强于东北部;青藏高原西侧边缘、南部边缘和东南部上空的潜热加热永远强于青藏高原主体,而青藏高原主体长波辐射加热值大于南部边缘及东南部地区.在垂直结构上,春季和夏季大气整体表现为热源层,春季热源层厚度约为冷源层的3倍,夏季热源层厚度大致为冷源层的6倍;秋季,大气总加热在500 hPa层以下表现热源层,而500~150 hPa表现冷源层,且冷源层强度比夏季较强;冬季,大气总加热整体上表现冷源层,只有675 hPa附近到550 hPa层表现很薄的热源层,冷源层的厚度约为热源层的6倍;不分季节,青藏高原上空700~450 hPa感热加热分量项和大气总非绝热加热垂直廓线分布基本一致,而450~100 hPa潜热加热分量项和大气总非绝热加热垂直廓线分布基本类似;除冬季大气总非绝热加热基本表现为弱冷源外,其余季节低层均表现热源,而高层表现弱冷源,但层级的热状况强度方面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6.
文章基于交际术语理论(Communicative Theory of Terminology, TCT),将鲜切花作为单独的行业与其他相近领域区分开,调研并描述了该领域的术语使用情况与需求,并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进一步探寻商业领域术语规范的基本方向。作为与大众生活、贸易及市场息息相关的专业领域,切花领域的术语规范需求不同于科学领域、工业层次以及语言层次。作为一种特殊的综合商业领域,鲜切花领域的术语规范显示出其重要性,尤其是在提高市场交易效率和优化服务质量方面。在探索如何规范商业领域的术语时,不仅需要考虑不同市场的术语需求,还要考虑交际场合的差异,并寻找术语准确性和交际性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17.
《五部遗教》中的《神鬼遗教》是一部伏藏文本,学界对其内容来源的研究仍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文章通过比较研究得出,《神鬼遗教》是由金刚普巴橛的历史与莲花生入蕃事迹结合而成的一部伏藏文献。文中关于莲花生和金刚普巴橛的叙事母题最早可以追溯到敦煌吐蕃历史文书P.T.44号,而《神鬼遗教》的8-16章中莲花生与夜叉“郭玛卡”的斗争又与辛饶弥沃传记《塞米经》的11-12章内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并且都是佛魔斗争母题的再现与重构。莲花生进入吐蕃后降伏各地鬼神的叙事模式,在敦煌文献P.T.307和《娘氏宗教源流》《莲花生本生传·赤铜洲》中能够找到与之相应的母题。因此,《神鬼遗教》的史料来源是多元的,其内容源流最早可以追溯到11世纪以前的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