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5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空间平板网架交叉梁系的荷载分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荷载分配系数作为未知量,建立各类支承条件交叉梁系的典型方程式,将作用在节点上的荷载按分配系数分配给在节点相交的诸梁,从而将交叉梁系分解成一根根单一的简支梁来计算。利用本文方法,可将各类支承条件交叉梁系的分配系数制成表格,供工程设计人员查用。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STL样本的锥束CT快速仿真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STL样本基元,根据锥束CT仿真投影的特点,研究了一套基于八叉树的锥束CT仿真投影快速计算方法,并采用SIMD技术对投影计算中的关键部分进行并行计算,进一步提高了生成仿真投影图象的速度。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投影图象精度的前提下,该方法较之于UG样本投影计算有65~90倍左右的加速比,极大地提高了锥束CT仿真投影的计算速度,增强了仿真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目前某些实体造型系统在生成零件视图方面的若干不足,从特征映射的角度,对三维零件特征的二维工程图生成进行了理论探讨及研究,提出了建立二维模式库的构想,并引入一种新的概念;面向工程图的特征映射.  相似文献   
14.
塑性计算主要优点是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节省材料用量。本文提出交叉梁系的两种塑性分析方法:荷载分配法及机动法。前者是利用交叉梁系的荷载分配法研究交叉梁系的弹性、弹塑性直到塑性破坏的全过程,从而求得交叉梁系的极限荷载及塑性破坏时各梁的内力。通过用荷载分配法对工程上常用的几种网架的塑性分析,归纳出这几种常用网架的破坏机构的规律。运用这些规律,利用机动法可极其方便地求得交梁系的极限荷载。再利用节点平衡可求得塑性破坏时交叉梁系各梁的内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测量数据的叶片截面特征参数提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满足航空发动机叶片尺寸检测的需要,研究了基于测量数据的叶片截面分析技术,给出了弦线,前后缘半径、最大厚度、中弧线的提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此提取方法误差小于0.05mm,可以满足叶片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剪力键式空腹夹层板进行稳定分析,利用能量法求出在单向或双向纵向均布荷载或沿周边均布剪力作用下四边筒支剪力键式空腹夹层板的临界力。  相似文献   
17.
我们研究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空间平板网架结构。摒弃了传统的以钢管或型钢为材料的方法,采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构件;打破了传统的平面静定桁架交叉组成网架体系的概念,采用了超静定空腹刚架交叉组成平板网格体系的新概念;在制造方面,采用预制厂制造小拼装单元,现场采用预应力或非预应应力拼装的新工艺,为结构标准化、定型化、厂工化提供了良好的保证。这种新型结构,还具有许多特点:造价经济,除用钢量减少外,更重要的是用普通钢筋代替价格较高的钢管与型钢;不管网架是正交正放还是正交斜放,现场拼装只有两根杆相连,使安装工序大为简化;无斜腹杆,网架空腹部份形成一良好的设备层;上弦带板,既可作屋面又可作楼面,使板架合一;无防锈蚀问题,特别是有酸、碱作用及潮湿环境的建筑,更显示其优越性;对于柱网较大(如12×12;18×18等)的多层房屋,其适应性强;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如刚度、稳定性及抗震等)。在内力分析方面,我们采用了连续化与离散化两种力学模型的各种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建造了三个空腹网架结构,有作楼面的也有作屋面的,实践证明,它是一种良好的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空腹网架结构模型试验的研究,阐明了模型设计及量测方案的有关问题,对模型相似律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提出了试验的有关数据和分析,证明了空腹网架结构工作的可靠性,提出进一步研究内容,同时也为今后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实际结构的工作状况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针对数字化测量中的最佳配准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准确的配准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配准教学模型,然后借鉴LM(Levenberg-Marquardt)算法与奇异值分解的优点,实现了测量数据与CAD模型之间的配准,最后为验证配准矩阵的有效性,提出了一种针对匹配结果的确定性分析方法.实验验证该配准方法能较好地实现测量数据与CAD模型间的配准,进而为后续的模型检测与模型评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工艺技术日趋成熟,因为其一系列的优点,如较好的抗渗性能、较大的极限应变值和较强的适应变形能力等,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到水利工程中。土坝混凝土防渗墙的设计需要充分结合工程具体情况来进行,保证工程质量,将防渗墙的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本文以某水库防渗加固工程为例,分析了土坝混凝土防渗墙设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