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28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根据城市化的内涵和本质特征,从人口、经济、社会、科教文卫、环境五个方面选取25个指标构建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评价南宁市2001—2010年城市化水平,结果表明南宁市10年来城市化水平在持续上升,经济条件以及人们生活质量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人口、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及环境建设波动较大,城市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分析了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危害及自来水厂处理工艺现状,在常规给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质深度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结合部地带,土地制度变革中的农民权益保护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解决此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该文针对目前我国在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乡结合部地带失地农民问题,通过对南宁市那洪镇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跟踪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及途径.  相似文献   
14.
梧州市洪灾特点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梧州市的洪水主要来自浔江,其次是桂江,洪灾主要发生在6 ̄8月份,发生频率高。梧州水文站的洪水多数呈多峰形式,致使市区反复受淹,受淹时间长,因此洪灾危害面广,损失严重,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在野外考察、地形图判读与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形成梧州市上述洪灾特点的主要原因应从梧州市的地理位置,梧州市区的地势、防洪工程,西江流域的气候因素、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15.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需求量计算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关键问题,在以往的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计算中,常将新增用地与用地净增量相等同,导致每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偏大。该文详细探讨了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总规模、新增用地和净增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梧州市的洪水主要来自当江,其次是桂江,洪灾主要发生在6~8月份,发生频率高。梧州水文站的洪水多数呈多峰形式,致使市区反复受淹,受淹时间长,因此洪灾危害面广,损失严重,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在野外考察、地形图判读与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形成梧州市上述洪灾特点的主要原因应从梧州市的地理位置,梧州市区的地势、防洪工程,西江流域的气候因素、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该文分析了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危害及自来水厂处理工艺现状,在常规给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质深度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大量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决策行为、出游方式、消费行为和旅游偏好等,从中发现了某些旅游者行为规律,并指出了旅游者行为与人口统计学特征的某些内在互动关系,从而为乡村旅游地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项目的开发、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等提供理论指导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态旅游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代表当今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桂东经济区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桂东经济区的生态旅游业刚刚起步,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何开发当地的生态旅游资源关系到该地区旅游业的兴衰和经济的发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姑婆山森林公园和大平山自然保护区为例,阐明该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并针对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的制约因素提出该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刍议阳朔乡村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分析了阳朔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阳朔乡村旅游资源要进一步开发,应该贯穿“生态环境为载体、乡村文化为内核”的思想,施行深挖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的开发,走“乡村-生态-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