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5篇
系统科学   30篇
丛书文集   107篇
教育与普及   85篇
理论与方法论   52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综合类   17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利用大孔树脂、MCI柱色谱、制备液相等对续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通过NMR、HR-ESI-MS等波谱方法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从续断药材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个三萜皂苷:川续断皂苷Ⅵ(1)、威严仙皂苷A(2)、续断皂苷A(3)、3-O-(2-O-乙酰基)-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4)、3-O-(4-O-乙酰基)-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5),6个环烯醚萜苷:马钱苷酸(6)、马钱子苷(7)、当药苷(8)、续断苷A(9)、续断苷B(10)、林生续断苷I(11),以及2个其他类成分:5-羟甲基-2-呋喃甲醛(12)、α-亚麻酸(13),其中化合物4、12、13为首次从续断药材中分离得到,也是首次从川续断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续断药材化学成分组成,对于建立以质量标志物为药材优劣评价依据的续断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为进一步阐释续断“发汗”加工前后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变化、化学成分转化机制研究提供了更丰富的化学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72.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芪-莪术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出黄芪、莪术的活性成分,从Uniprot数据库获取靶点蛋白的基因名。以gastric cancer为关键词,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检索胃癌的相关靶基因,将其与药对的活性成分靶基因相互映射,筛选出共同靶点。利用Cytoscape 3.7.0 软件绘制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将筛选出来的靶点在STRING数据库中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同时,选择Omicshar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的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和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从黄芪-莪术药对中共筛选出26个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莪术醇、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β-榄香烯等,作用于TP53MYCCASP3AKT1JUN等74个靶点,这些靶点主要富集在癌症、癌症中的蛋白聚糖、PI3K-Akt、 MAPK、 Rap1、TNF、 FoxO等信号通路上。该研究为黄芪-莪术药对治疗胃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3.
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分析了河南省沿黄8市1县林地、草地、湿地、裸露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分布特征及2015—2019年的地表覆盖变化特征,发现沿黄区域不同自然生态系统中林地、草地、湿地及裸露地表的覆盖率分别为36.12%、2.61%、2.01%和0.56%。林地主要以阔叶林和阔叶灌木林为主,研究期间,针叶林、乔灌混交林、绿化林地和人工幼林面积有所增加,阔叶林与针阔混交灌木林面积有所减少;草地主要以高覆盖度草地为主,占草地面积的81.47%,研究期间,高覆盖度草地、绿化草地和护坡灌草面积有所增加,中覆盖度草地与牧草地面积有所减少;湿地中河流占整个湿地面积的97.63%,河流和水渠面积均呈增加趋势;裸露地以砾石地表为主,占整个裸露地的60%以上,研究期间,不同类型裸露地均呈下降趋势。总体来看,河南省沿黄区域不同自然生态系统分布特征存在差异,林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河南段区域,草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河南段区域,湿地空间分布上黄河下游河南段整体上高于黄河中游河南段区域,裸露地空间分布上黄河中游河南段区域整体高于黄河下游河南段区域。林地和裸露地覆盖率整体有所降低,草地和湿地覆盖率整体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74.
由于对土壤磷的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的特征认识不足,土壤磷的光谱模型稳定性较差。为此,通过分离不同磷组分,分别以标准白板和残渣样品为参考光谱,间接和直接测定了不同磷组分的反射光谱。通过分析其光谱特征及光谱模型的间接和直接结果,发现各磷形态具有显著不同的反射光谱特征,光谱形状、反射率大小及峰/谷位置均不同,能够被现有可见-近红外光谱(200~1000 nm)定性和定量分析。在现有研究波段内,250 ~750 nm是土壤磷的敏感波段。研究结果为认识全磷的反射光谱特征及预测全磷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5.
提出一种基于超宽带技术的矿用人员精准定位系统,通过分析典型的SDS-TWR算法基本原理,利用矿井CAD图纸及二维坐标定位算法,首次实现了在CAD二维平面内对井下人员位置进行实时、动态、同步跟踪监测、高精度定位与轨迹回放综合管理。系统在莱芜矿业马庄铁矿进行了现场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超宽带信号覆盖范围200 m内,系统对静态目标定位误差小于30 cm,动态目标在25 km/h移动速度下,定位误差小于1.65 m,满足煤矿井下对人员定位要求,具有广阔的市场推广前景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6.
6-氯咪唑并[1,2-b]哒嗪-3-甲腈是抗癌新药新型TGF-β R1抑制剂BMS-986260的关键中间体。以水合肼和马来酸酐为起始原料,在酸催化下发生缩合反应,再用三氯氧磷进行氯化,与氨水发生氨解反应,接着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进行亚胺化反应,最后与溴乙腈发生关环缩合共5步反应合成。总收率为69.4%,产品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检测(波长254 nm)纯度为98.3%。产物结构经 1H NMR、13C NMR 确证。与已有的文献方法相比较,报道的合成路线具有化学选择性好、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收率高、避免柱层析分离、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77.
探讨黄芪-半枝莲药对治疗肺癌的机制。通过数据库检索黄芪-半枝莲有效活性成分、靶蛋白和肺癌相关疾病靶点,分别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和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构建关键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的关键靶点的富集分析。得到黄芪-半枝莲药对的16个有效活性成分,作用于111个肺癌相关靶点,关键靶点包括TP53、AKT1、MAPK、TNF、VEGFA、IL-6等。GO富集分析主要涉及RNA转录、炎症、胞外和胞核,KEGG信号通路主要有TLR、NLR、HIF-1、FoxO、PI3K-Akt等信号通路,黄芪-半枝莲药对通过抑制炎症、信号转导、血管生成等过程共同起到治疗肺癌的作用。研究结果初步预测了黄芪-半枝莲药对治疗肺癌的分子机制,为该药对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8.
Bi 《山东科学》2021,33(6):55-63
以2-[羟基(苯基)甲基]苯酚类化合物和乙烯基硫醚为原料,1,2-二氯乙烷为溶剂,在Bi(OTf)3催化下原位生成邻亚甲基苯醌, 而后与乙烯基硫醚发生选择性硫杂迈克尔加成反应构建邻羟基苄硫醚。该反应在30 ℃下搅拌3 h即可完成,目标产物收率78%~88%。该反应化学选择性好,底物适用范围广,底物中2-[羟基(苯基)甲基]苯酚类化合物苯环上具有不同吸电子和给电子取代基,对于苯基乙烯基硫醚和乙基乙烯基硫醚,该反应均可以顺利得到相应产物,并且可放大至克级规模反应。  相似文献   
979.
建立了利湿通淋颗粒中小檗碱和益母草碱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 ),以乙腈-0.1%磷酸溶液(体积比为50:50),且每100 mL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1 g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5 nm测定小檗碱的含量;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4%辛烷磺酸钠的0.1%磷酸溶液(体积比为24:76)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7 nm测定益母草碱的含量。结果显示,小檗碱在0.052~0.520 μg质量范围内(r= 0.999 6),益母草碱在0.039 6~0.396 0μg质量范围内(r=0.999 1),进样量与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小檗碱的加样回收率为98.51%~102.1%,相对标准偏差为2.08%(n=6);益母草碱的加样回收率为99.90%~102.6%,相对标准偏差为1.13%(n=6)。该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可用于利湿通淋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80.
为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进行客流管控和行车调度的实时需求,提出了基于乘客OD时空特征的出行目的地在线预测方法。通过分析定义乘客OD时空特征矩阵,以乘客个体的历史自动售检票系统(AFC)数据为训练样本,提出了基于行程密度聚类的乘客OD时空特征提取方法。分析制定乘客实时进站刷卡信息与其OD时空特征矩阵的匹配规则,基于3种匹配情况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目的地实时预测方法。以南京市轨道交通AFC数据为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预测方法在高峰时段预测准确率、全天预测稳定性等方面效果良好,可为地铁运营组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