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30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2000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8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1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1.
【目的】计算重庆市2000和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研究2000—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情况,分析生态承载力变化原因,通过生态赤字/盈余分析重庆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方法】引入水资源账户和环境负荷并结合重庆市实际调整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改进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结果】2000—2010年除水资源用地、污染吸纳地和草地的生态足迹在降低,总生态足迹和其他生态足迹在升高;生态承载力方面除耕地降低外,总生态承载力和其他各类用地生态承载力在升高,原因是2000—2010年间耕地转为其他类型用地。【结论】林地、建设用地和水资源处于生态盈余状态,耕地、草地、水域处于生态超载状态,重庆市总体上处于生态超载状态。
  相似文献   
112.
【目的】完善重庆市缙云山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资料。【方法】采用常规植物调查方法,调查采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并于室内进行物种鉴定。【结果】根据野外植物活体植物和标本馆相关植物标本的比较形态研究,确定团叶鳞始蕨(Lindsaea orbiculata (Lam.)Mett.ex Kuhn)为重庆市1新纪录种。【结论】重庆市又增加1种维管植物,缙云山是团叶鳞始蕨已知分布区的北缘。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水库岸坡破坏机制是库岸地质减灾的重要科学问题。【方法】以三峡库区龚家方岸坡为例,采用现场勘查和模型实验方法,探讨类土质岸坡破坏机制问题。【结果】现场勘查结果表明,类土质岸坡破坏的地质基础包括两方面:一是岸坡由灰岩、泥灰岩、白云岩、页岩、片麻岩、板岩等并富含蒙脱石和伊利石亲水性矿物的碎裂岩体组成;二是岸坡卸荷作用强烈,卸荷结构面岩桥区段是岸坡破坏的关键环节。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类土体渗透性良好,水库蓄水初期库水进入岸坡后地下水在类土体空隙内产生明显的紊流作用,孔隙水压力波动特征明显。【结论】水库蓄水浸泡条件下岸坡卸荷结构面岩桥区段抗剪强度参数劣化作用和水库蓄水初期岸坡内孔隙水压力波动作用是类土质岸坡发生雪崩式破坏的物 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4.
【目的】考查营养水平对鱼类觅食和隐匿行为的影响。【方法】将 80 尾体质量为( 3.83±0.03 ) g 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幼鱼在( 25±1 ) ℃ 条件下驯化 14d 后分为不同营养水平的 4 组,即摄食后 2h 组(消化状态)、禁食2d 组(空腹状态)、 14d 短期饥饿组及 56d 长期饥饿组。随后记录分析各处理组实验鱼在觅食环境和隐蔽环境之间的选择行为。【结果】摄食后 2h 组的实验鱼的觅食潜伏期明显大于其他处理组,而 56d 长期饥饿组在隐蔽场所的停留时间有所缩短。不同处理组的实验鱼在选择区的游泳行为没有明显差异;56d 长期饥饿组在食物区的停留时间和移动距离均大于其他处理组,并在 p <0.05 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摄食后 2h 组、禁食 2d 组和 14d 短期饥饿组在选择区停留时间和移动距离均大于食物区,并在 p <0.05 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 56d 长期饥饿组在食物区停留时间较其他处理组更长且在p <0.05 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食物区与选择区的移动距离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长时间的饥饿会影响中华倒刺鲃在觅食行为和隐匿行为之间的权衡。
  相似文献   
115.
【目的】完善相对同调理论中对强泛G-投射模、强泛G-内射模和强泛G-平坦模的研究。【方法】利用同调方法讨论了许多相关性质,举例给出了一个模是强泛G-投射模但不是强G-投射模。【结果】给出了强泛G-投射模(或强泛G-平坦模)是强G-投射模(或强G-平坦模)的充分条件,利用强泛G-投射模、强泛G-内射模和强泛G-平坦模的概念,刻画了强G-半单环、强G-Von Neumann正则环和强G-遗传环。【结论】补充了已有文献关于强泛G-投射模、强泛G-内射模和强泛G-平坦模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6.
117.
【目的】研究带有时滞的反应扩散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状态稳定。【方法】首先,建立一类带有时滞的反应扩散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中的神经元激励函数不要求有界,也不要求光滑。然后,利用具有时变输入的时滞微分不等式和矩阵不等式方法。【结果】获得该反应扩散神经网络系统的输入-状态稳定的两个充分条件。【结论】结果改进和推广现有文献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18.
【目的】评估多种诱食剂对不同食性鱼类的诱食效果,并筛选效果较好的诱食剂。【方法】选取食性分别为草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鲫(Carassius auratus)和乌鳢(Channa argus)共3种鱼类,采用迷宫法,将植物性诱食剂陈皮、香草、大蒜素、丁香和甘草,动物性诱食剂蚯蚓粉、鱼溶浆和乌贼粉,以及化学性诱食剂二甲基-β-丙酸噻亭(DMPT)、核苷酸和氨基酸单独或复合地置于迷宫中,记录实验鱼在30 min内进入实验区和对照区的次数,评估各种诱食剂的诱食效果。【结果】1)对草鱼的诱食效果最好的诱食剂是核苷酸-甘草,之后依次为丁香-大蒜素-甘草、核苷酸、核苷酸-蚯蚓粉、乌贼粉、蚯蚓粉、氨基酸和DMPT。2)对鲫的诱食效果最好的诱食剂是香草,之后依次为香草-陈皮-大蒜素、氨基酸-核苷酸-DMPT、香草-氨基酸-蚯蚓粉、氨基酸、香草-氨基酸和香草-蚯蚓粉。3)对乌鳢的诱食效果最好的诱食剂是蚯蚓粉-鱼溶浆-乌贼粉,之后依次为鱼溶浆-蚯蚓粉、蚯蚓粉、鱼溶浆、鱼溶浆-DMPT、DMPT、乌贼粉和大蒜素-DMPT-鱼溶浆。【结论】对草鱼、鲫和乌鳢而言,诱食效果最好的单一诱食剂分别是核苷酸、香草和鱼溶浆而复合诱食剂分别是核苷酸-甘草、香草-陈皮-大蒜素和蚯蚓粉-鱼溶浆-乌贼粉。
  相似文献   
119.
基于人口迁移和非线性传染率的传染病模型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考虑一类传染病的非线性传染率和人口迁移的斑块效应,建立一个基于两个斑块间具有对称迁移和非线性传染率为βSI/ (1+S+I)的SIS传染病模型。然后利用基本再生数R0和线性化系统的特征值分析方法,获得具有斑块效应的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稳定性阈值条件,即在R0<1时,无病平衡点是局部渐近稳定的;当R0>1时,地方病平衡点是局部渐近稳定的。最后,给出例子及其数值仿真说明所得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0.
对于离散时间一般状态空间马氏链,Meyn和Tweedie 证明了返回时的矩与漂移条件等价,并用于研究马氏链的正则性和遍历性。本文对马氏过程返回时的矩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返回时矩的递推关系,利用最小非负解方法,得到了马氏过程返回时的矩是相应方程的最小非负解,以及马氏过程的漂移条件等价于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