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行星理论是中国传统数理天文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我国第一部保存较为完整的历法《三统历》中就有比较完整的记载,此后各历中均有相关内容。在中国行星理论发展史上,《大衍历》因为有诸多创新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全面梳理了《大衍历》中的行星算法,并用Python语言对《大衍历》行星算法进行模拟,讨论了《大衍历》制定和颁行期间35年内的行星位置计算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大衍历》推算木星、火星、土星、金星和水星黄经的最大误差依次为3.93°、36.96°、7.99°、18.52°、32.5°。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大衍历》中“五星爻象历”和“五星动态表”的设计及其误差、五星近日点黄经的测算误差和定合日期的推算误差,是影响《大衍历》行星计算误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2.
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日食食限和视月亮到视黄白交点的距离有关,它是历法家为了判断日食和计算食分而给出的数值。在《大衍历》以后的历法中,通常会给出阴历食限和阳历食限,分别用于阴历和阳历的日食判断和食分计算。通过构造中国古代日食食限的理论模型,证实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日食食限应该与月亮视差有关,而且日食的阴历食限和阳历食限并不相等,二者之差近似等于日食时差最大值的2倍,由此澄清了学术界长期以来对中国古代历法中日食食限的争论和批评。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宋元时期内行星视位置计算精度。方法利用计算机编程计算《纪元历》和《授时历》内行星视位置,并与理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纪元历》金星和水星计算误差符合"差天二度"这个标准的天数分别占到总数据量的96.24%和33.27%,《授时历》金星和水星计算误差符合"差天二度"这个标准的天数分别占总数据量的97.05%和39.09%。结论宋元时期金星计算误差基本能达到北宋历法家制定的"差天二度"这个标准,但水星计算误差达不到这个标准。  相似文献   
34.
考察了《纪元历》五星定合算法,构建了五星定合算法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纪元历》五星定合算法的合理性,计算了《纪元历》五星定合算法的精度,木星、火星、土星、金星和水星的定合时刻误差的绝对值平均值分别为0.92,1.20,0.81,1.00和3.93日,定合时刻五星地面视赤经误差的绝对值平均值分别为木星0.54°,火星1.05°,土星0.59°,金星1.02°,水星4.18°.木星、土星定合算法的精度较高,火星和金星次之,水星最低.《纪元历》五星定合时刻及位置误差曲线呈现出有规律的波动,其波动周期约为行星和地球绕日公转时间的最小公倍数.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苏利亚历》(以下简称《苏历》)中时差算法的科学性。方法 将《苏历》中时差算法与理论算法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对原始献的系统解读,廓清了《苏历》中时差算法的造术方法,证明了《苏历》中时差算法与理论算法完全等价,并成功地将《苏历》中的时差算法化为以太阳的黄经和时角为自变量的二元函数。结论 《苏历》中时差算法模型与理论算法虽然完全等价,但由于所取常数和理论值不同,并数次使用了近似公式,使得其结果与理论结果之间有一定的误差。但从总体上来说,这种误差是比较小的。  相似文献   
36.
人们通过食用稻米,导致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90Sr是核裂变的产物,以气溶胶的形式沉降,它在人体中参与钙的代谢过程进入骨骸,难以排除体外。对衡阳地区10个水稻品种的^90Sr对大米及谷壳的总β放射性的贡献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90Sr对大米的总β放射性的平均贡献率为:9.6%±6.2%;^90Sr对谷壳的总β放射性的平均贡献率为:24.1%±12.2%。提出谷壳、稻杆、牧草等饲料由于对放射性气溶胶的截获效应具有较高的^90Sr含量,其在动物体内骨骼上可能进一步富集,对人类的危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7.
唐泉 《科技咨询导报》2011,(12):19-19,21
本文主要就3G网络的Iu接口如何IP化进行了讨论,井提出了一种过渡方案,对此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38.
古代印度的天文学家很早就认识到视差现象,并开始设计相应的算法来消除视差对日食的影响.<苏利亚历>是古代印度天文学的一部经典,它的视差算法代表了古代印度视差算法的主流.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原始文献的系统解读,廓清了<苏利亚历>中视差算法的造术方法,证明<苏利亚历>中视差算法与理论算法完全等价,并成功地将<苏利亚历>中的视差算法化为一个以太阳的黄经和时角为自变量的二元函数.<苏利亚历>中视差算法的模型与理论算法虽然完全等价,但是按照<苏利亚历>中视差算法所得结果与理论结果之间有一定的误差.讨论了这种误差的大小,并分析造成这种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39.
该文通过对教育基地项目的总体布局、功能使用、造型空间等多个方面的阐述,寻求体验作为空间的精神所表现出的作用。并用本体的语言表达教育建筑的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40.
唐泉  宣蔚 《工程与建设》2005,19(6):494-496
城市整体建设的高速发展,旧体制的解体和新制度的确立使会所建筑得到了空前发展,文章通过对时下会所建筑创作的价值观的论述,说明城市居住区会所建筑设计的价值取向在新理念下也趋于多元,但这些价值观根本目的都在于满足会所建筑所服务的对象———人的多层次需要。只有将会所建筑设计与人的需求有效结合,才能达到健康人居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