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3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1.
吴琳 《科技资讯》2010,(25):193-193
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心理学原理来发现、分析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是一个普遍现象,但目前多半是非自觉的、经验型的。本文以英语教学中如何转化差生的有关知识为例,对教学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使我们更清楚实践与理论如何相结合。  相似文献   
32.
为深入探索时序作战指挥行为知识的建模方法,实现对具有时序关联特征的指挥员作战指挥行为的有效表征,以兵棋推演作战指令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时序图的作战指挥行为知识表示学习方法,对作战指挥行为进行知识表示学习,并通过作战指挥行为预测任务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对于评估指标提升较大,能够有效捕捉想定场景下联合作战指挥员的作战指挥行为时空特征,为时序作战指挥行为知识的表示学习提供了可行范例,为联合作战指挥员的指挥经验抽取和联合作战态势认知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3.
武器装备体系能力需求论证及探索性仿真分析实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对武器装备体系的研究需要系统理论的指导,需要工程化实验手段的支持.针对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新需求,研究了武器装备体系能力需求论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探索性仿真分析方法,并讨论了武器装备体系分析仿真实验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4.
吴琳 《科技信息》2010,(17):226-22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全新的产业革命,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领域,从而也为教育技术带来一场新革命。对教师专业成长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  相似文献   
35.
漫游澳洲     
吴琳 《小学科技》2010,(9):12-13
<正>考拉、鸭嘴兽、伞蜥蜴、袋食蚁兽……Key正将这些小动物的习性——记录到笔记本上。这时,一只色彩斑斓的"大鸟"从空中飞过,Key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36.
吴琳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2):23-26,58
“语言作为符号系统”和“语言作为存在的家”,二者都以语言为出发点和研究对象,但究其实质还是有所不同。语言作为符号系统,是解决认识支点问题的必然选择,这是寻求认识客观性的必然结果。然而,这种符号系统的精致分析,无疑容易踏上语言的迷途,而惟有将语言作为存在的家,对之进行形而上的审视,才能使语言还乡。  相似文献   
37.
在传统的译学研究中,创造性叛逆被视为“毛病”、“错误”而尽量加以排除;比较文学学者却认为翻译中的叛逆是不可避免的,其存在具有重大意义。现代文论中的阐释学、解构主义、描写翻译学派理论为我们重新审视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有效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38.
吴琳 《韶关学院学报》2001,22(10):84-86
高校干部人事档案是高校档案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利用也必须与此相适应.因此,探讨对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9.
司光亚  胡晓峰  吴琳 《系统仿真学报》2003,15(12):1667-1671
针对战争高层决策问题,我们提出了研制综合集成研讨与模拟环境的思路,并以复杂性科学方法论,特别是以钱学森等人提出的“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方法论为指导,开发了决胜系列战争决策综合集成研讨与模拟环境原型系统。本文简要介绍了我们在系统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及应用等方面取的进展,对构建战争决策综合集成研讨与模拟环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与讨论。  相似文献   
40.
马丁·德·拉达是首位到访中国的欧洲传教士,这位伟大的宇宙学家、科学家、数学家及基督教修士在中国旅行所撰写的《中国札记》对西方世界了解中国,及其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都源自马丁·德·拉达的《中国札记》及所购书籍中记载的中国文化.笔者简要梳理了这段历史,并评述马丁·德·拉达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