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23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1.
联合代数重建算法改进及其图像信息处理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迭代重建法的改进算法,该算法进行误并分配时综合考虑了穿过像素的射线长度和像素的灰度值,有效地抑制了联合迭代重建法(SART)的边缘效应.同时,还设计了实际测量的信息处理方法,避免像素值“囚于”零处,使得重建精度大大地提高,并能很好地应用于非对称场的少数投影重建。  相似文献   
312.
目的 比较功能性肠病大鼠模型两种造模方法。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Ⅰ组、模型Ⅱ组。模型Ⅰ组为束缚结合直肠高敏刺激法,模型Ⅱ组为束缚结合冷水(冰水混合物,0℃)刺激法制作功能性肠病大鼠模型。并以血液指标、回肠和结肠的病理学变化及肠推动比来评定造模效果。结果 1)血常规:模型Ⅰ、Ⅱ组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淋巴细胞数(Lymph)、血小板数(PLT)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血液生化: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EA)、肌酸激酶(CK)、镁(Mg)、磷(P)、乳酸脱氢酶(LDH)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3)小肠推动比率:模型Ⅰ组和模型Ⅱ组小肠推动比率与正常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4)模型Ⅰ组与模型Ⅱ组大鼠回肠及结肠表现出基本一致的病理变化:回肠部分微绒毛顶部上皮细胞脱落、结构不完整,部分微绒毛固有层上皮细胞轻度水肿、核浓缩,固有层中毛细血管轻度扩张充血;结肠上皮细胞轻微肿胀、固有层毛细血管轻度扩张充血,偶见基层部分平滑肌细胞嗜酸性变,微绒毛固...  相似文献   
313.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