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50篇
综合类   16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本文提出了一个用高灵敏度、高选择性试剂 DMTAE 测定废水中微量钒的方法.钒(V)与 DMTA 正反应形成兰色可溶性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20nm.在 PH3.8—4.5范围内,选用钒(V)∶DMTAE 的摩尔比1∶10至1∶2的不同溶液,测得的最大吸收波长固定不变,这说明仅形成了一种络合物.用连续变化法、等克分子比法和斜率比法测得钒(V)∶DMTAE=1∶1.在本法选定的条件下,可允许200μg 铁,50μg 锌、汞和铅,300μg 镉,40μg 铋,500μg 钼,100μg 铝存在.铜和钴干扰严重.用本法测定食盐和废水中微量钒,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2.
应用ZeissⅢ型火焰光度計所附干涉濾光片找得了适合矿石中测定铷的条件,并对一般常見元素的干扰进行了试驗。小量硷金属、硷士金屬和鉄、鋁等不影响铷的测定。鉀的干扰利用其自身的辐射緩冲作用消除。对含铷(Bb_2O)0.05%以上的矿样可获得满意的結果。  相似文献   
33.
硒和碲的纸上分配色层,Burstall等曾以丁醇进行研究,Weatherley提出以丙酮和丁酮体系作为硒的展开剂以测定复杂物质中的硒。我们采用上行法研究硒和碲的纸上吸附色层时,发现以含0.01—0.05M氯化钠的0.01M盐酸作展开剂,不仅可以使硒和碲分离,而且在近30种元素存在下可以检出微量碲。试验结果如下: 一、展开剂酸度:见图1,随着酸度的降低,碲的比移值急剧下降,在pH~2时,碲斑较集中,如  相似文献   
34.
35.
引子到现在为止,我们日本人民对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里的一些事情才有了实际的认识.因为最近,我们有了和汉民族以外的人民直接接触的机会,并在国内出版了村松一弥著的《中国的少数民族》(每日新闻社,1973年)和周达生著的《中国民族志》(NHK文库1980年)等书籍.我们对中国少数民族的认识一天一天的加深了.然而,从另一方面说,民族的名称都有它一定的翻译词汇,而在我们的书报上却常常有弄错的现象.从这些最基本的知识应用中,就可以看出日本人民对于中国人民了解  相似文献   
36.
为了能利用单一传感器在跌倒撞击前实时检测出跌倒即将发生,结合支持向量机(SVM)和阈值法设计了一种自适应跌倒前实时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跌倒撞击前实时检测出跌倒即将发生,且比人工阈值法和SVM方法有更长的间隔时间,比SVM方法有更高的召回率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37.
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方法,阐述用交换桥臂测量电阻消除系统误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相似文献   
38.
本文针对三维尺寸均处于纳米量级的材料与结构中常见的界面分层破坏问题,利用聚焦离子束技术(FIB)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开发设计了一套研究纳米材料中界面端部裂纹启裂行为的实验方法.采用FIB成功从宏观多层薄膜材料(硅/铜/氮化硅,Si/Cu/SiN)中切割制备出了由硅基体(Si)和200 nm厚铜薄膜(Cu)及1000 nm厚氮化硅层(SiN)构成的纳米悬臂梁试样.利用高精度微小材料加载装置,在TEM中对该试样进行加载实验,并原位观测了不同试样中Cu/Si界面端部裂纹启裂的行为.通过对启裂瞬时Cu/Si界面上临界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发现,不同尺寸试样中的界面上法向应力与剪切应力均集中在距界面端部100 nm的范围内,且临界法向应力远大于剪切应力.对应力分布的进一步分析则发现,距界面端部5 nm区域内的法向应力场控制着Cu/Si界面的分层破坏过程,可用于表征界面分层破坏的局部控制准则.  相似文献   
39.
<正> 检测磺胺二甲氧嘧啶(SDM)和磺胺-6-甲氧嘧啶(SMM)对豚鼠艾美尔球虫(Eimeria caviae)的抗感染效果,采用豚鼠感染艾美尔球虫的方法。评价两种药品疗效的标准是:观察豚鼠感染E.caviae后排出的卵囊数目以及出现的临床症状。豚鼠接种2.2×10~6(重感染)和2.2×10~2(轻感染)  相似文献   
40.
为深入了解松嫩平原北部季节冻土冻融过程及热量传递规律,同时为东北寒区工程及寒区农业的土体环境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松嫩平原北部季节冻土原位监测,开展季节冻土温度变化特性及分层热通量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深度小于50 cm土体温度日变化明显,土体温度季节差异随着土体深度增大而减小。2017年3月3日达到最大冻深(164 cm),4月22日为最终融化日期,最终融化深度为130 cm。不同深度土体温度对地表温度响应呈滞后效应,随着土体深度的增加,滞后时间延长;季节冻土在冻融期内浅层土体受到净辐射的影响,热量交换极其频繁;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净辐射的作用减小,热量在土体中传递的损耗增加,热量交换程度减弱,在冻结期,土体损失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在整个冻融期内保持负值,冻深线以下土体中的热量持续向上传输,表明160 cm深度以下土体持续对冻土层传递热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