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30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基于人工免疫网络的k-平均聚类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工免疫网络理论结合k-平均算法,尝试了一种聚类分析的新的解决方案.对k-平均算法中每一次迭代求平均值来确定聚类中心的方式进行改进,采用人工免疫网络中克隆选择和变异机制对聚类中心进行操作,选取最优抗体作为下一次迭代的聚类中心,克服了k-平均算法中对孤立点敏感的缺点,从而大大减少了迭代次数.通过对4组标准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好的自适应性,收敛速度快,提高了聚类性能.  相似文献   
82.
贯流式泵站施工期的温控防裂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泵站结构施工期易开裂的问题,阐述了裂缝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得出早期的内外温差和外部约束是产生表面裂缝的主要原因.采用了表面保温、水管冷却及设置砌体等方法来防止墩墙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利用水管冷却混凝土温度场和应力场的三维有限单元精确算法,对某大型贯流式泵站墩墙结构的施工期温控防裂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显示计算方法精确、防裂效果良好,对此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3.
微分多项式分担一个小函数对的唯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Nevanlinna值分布理论,研究了涉及微分多项式的亚纯函数的唯一性问题,所得到的结论改进了林伟川和sSBhoosnurmath等人的结论.  相似文献   
84.
考虑了一个齐次Neumann边界条件下具避难所的捕食-食铒模型的平衡态问题, 获得了该模型正平衡态解的进一步结果。给出了正解的先验估计,并用能量方法 得到其非常数正解的不存在性,利用拓扑度理论得出其非常数正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85.
提出了分别利用时间和空间的周期脉冲扰动,实现开流系统时空混沌控制的方法。通过数据模拟,其中空周期脉方法能使系统稳定到预期空间周期态上;时间周脉冲方法则能实现系统时间周期空间不动点和空间准周期的控制。  相似文献   
86.
复杂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提出了一种将最小路法和等值法结合的复杂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对网络的分层处理,应用可靠性等值原理将复杂配电系统逐步等值为简单的辐射形配电网,再应用最小路方法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指标,从而提高了评估效率。实例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7.
报道了新一代紫外光源--激发态双分子(Excimer)紫外光源在制备金属薄膜材料方面的应用研究.金属钯是一种优良的催化剂,首先在各种衬底如Al2O3、AIN、玻璃以及聚合物等上面淀积钯的金属有机化合物薄膜,通过紫外光分解钯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形成数埃到几十埃的钯膜,然后再利用钯的催化效应,在无电极电镀液中淀积出几十纳米到几微米厚的各种金属薄膜(如Cu、Au、Ni等).  相似文献   
88.
【目的】林木地下根系的养分竞争影响着林木生长、物种共存和森林群落动态,了解川中丘陵区乡土阔叶树根系构型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探讨它们在土壤环境中根系的适应策略,为该区域的防护林建设与植被恢复物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川中丘陵区“带状采伐改造”采伐带内补植的4种7年生乡土阔叶树桤木(Alnus cremastogyne)、香椿(Toona sinensis)、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作为研究对象,选择长势良好的桤木、喜树、香椿各7株,香樟6株,测定其地径、胸径、树高和冠幅。采用50 cm×50 cm的网格确定根系的分布位置,按1∶40的比例在50 cm×75 cm的坐标纸上准确绘制出根系的俯视图。将根系全部挖出后,测定各级根系长度及分支前后的直径、各级根数目,根系内、外部连接数目,以及连接长度等指标。【结果】①桤木根系以水平分布占绝对优势(水平分布半径是垂直分布深度的2.29倍),侧根十分发达,根系浅层化;喜树主根十分发达,垂直分布深度是水平分布半径的2.71倍,但其侧根不发达;香樟和香椿则主根和侧根均十分发达。喜树、香樟和香椿均属深根性树种。根系水平分布半径除香樟和香椿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均差异显著(df=3,F=145.007, P<0.01);而垂直分布深度除香樟和喜树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树种间均表现为差异显著(df=3,F=99.478, P<0.05)。②不同树种的根系拓扑指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修正拓扑指数(qaqb)、拓扑指数(TI)存在极显著差异($df_{q_{a}}=3, F_{q_{a}}, P_{q_{a}}<0.01, df_{q_{b}}=3, F_{q_{b}}=4.066, P_{q_{b}}<0.05; df_{T_{I}}=3, F_{T_{I}}=69.561, P_{T_{I}}<0.01$)。桤木、香椿的根系为叉状分支结构,它们的qaqbTI分别为0.160、0.097、0.673和0.122、0.047、0.635;喜树、香樟的根系则趋向于鱼尾形分支结构,qaqbTI分别为0.582、0.547、0.885和0.364、0.266、0.799。③不同物种的根系平均连接长度差异显著(df=3,F=6.166, P<0.05)。4种阔叶树根系的平均连接长度按大小排序为:香樟>香椿>桤木>喜树。【结论】桤木和香椿主要通过增加次级根系来扩大根系的分布范围,从而增大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而香樟和喜树则主要通过根系垂直向土层中快速延伸,以扩大根系的有效空间,从而更加有效地从土壤中获取水分和营养物质。研究表明,4种乡土阔叶树种均能在川中丘陵区生长,但根据它们根系构型的差异和植物的生态学特性,桤木适合在光照相对充足的地段栽种,喜树、香椿适合在土壤相对肥沃、水分条件较好、光照相对充足的地段栽种,香樟适宜在土壤相对肥沃、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段栽种。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