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8篇 |
丛书文集 | 3篇 |
教育与普及 | 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篇 |
综合类 | 1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01.
103.
浅析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目前有关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进行辨析,回顾了生态系统健康问题研究的历程及其存在的争论,介绍了目前主要采用的两种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即指示物种法和指标体系法,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针对目前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主要集中在单一的生态系统,指出生态系统健康要以流域作为评价单元. 相似文献
104.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长江流域上中游的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中下游的洪涝灾害、长江口的赤潮、长江水质污染、流域生物多样性变化、流域内人群健康等问题;论述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森林植被的锐减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是洪灾和地质灾害的基础,污染物的大量排放造成了长江水质的污染和长江口的赤潮,水利设施的兴建使得濒危物种增多,城市化增加了洪灾损失;提出了保护和恢复长江流域和谐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增加环境建设的投入和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重视森林植被的保护等. 相似文献
105.
为解决风力双馈电机在低风速及风速波动较大情况下转速暂态性能差、风能捕获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双馈电机最大风能捕获的新型非线性积分滑模(NNISM)控制策略。设计了一种具有自饱和特性的新型非线性积分滑模控制器,其控制方法具有参数可调节、利用非线性势能函数规避积分超饱和效应等特点,以使整体系统具有更小的抖振;结合风力机风能利用系数和最大叶尖速比运算出风力双馈电机处于最佳叶尖速比下的最佳转速并输入至系统中,以使系统达到最大风能利用状态;构建了一套面向双馈电机最大风能捕获的新型非线性积分滑模控制系统,在组合风速变动情况下对NNISM控制器进行参数设定,以使系统于低速状态或风速波动较大情况下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新型非线性积分滑模最大风能捕获控制策略的控制性能不会在低速状态或风速波动较大情况时下降,具有转速超调量小、跟随速度快、鲁棒性能强等优点,可以完成最大风能捕获的控制目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6.
双闭环Buck变换器系统模糊PID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传统线性PID控制对复杂控制对象难以建模及人工整定经验缺乏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双闭环Buck变换器系统的模糊PID控制策略。首先,设计了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结构以同时提高系统的抗扰性和跟随性;其次选择高斯函数和三角形函数相结合的隶属度函数以使控制器对小误差的灵敏度得以增强;接着,针对PID参数分别设计了3个子推理器并通过基于专家经验的规则库制定出Buck变换器的模糊规则,可以使控制器不依赖于Buck变换器系统精确的数学模型,从而克服传统PID控制导致的输出电压高超调、振荡等缺点;最后,设计了一套新型双闭环Buck变换器硬件系统,利用STM32单片机将模糊PID算法首次用于控制变化速度快、时滞小的被控量。实验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策略不仅能够提高输出电压跟踪精度,还能有效抑制负载扰动及参数摄动,在阶跃启动下,系统输出电压超调量低于10%,调节时间低于3ms;与传统PID单环系统相比,其输出电压纹波、扰动下的最大动态压降和恢复时间均减小了一个数量级以上。 相似文献
107.
日本画坛巨擘东山魁夷先生的风景艺术,早已蜚声世界,中国读者于近几年也得以一睹其风采。他的优美散文《与风景的对话》(湖南美术出版社1988年9月版)和《东山魁夷散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89年9月版)中译本的陆续出版,使广大读者更充分地领略了东山魁夷之美。 东山魁夷之美,是一种典型的东方美,与中国美有许多共同之处,从而使我们倍感亲切。首先是对待大自然的和谐态度。东山先生的风景画,以其与自然真挚的亲昵,生动体现出这一东方美特征。他曾指出:“西欧人为征服自然而奋斗,而日本人则一直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对话》74页)。他在《秋日大和路》一文中,曾为山乡桧前村“同自然环境保持了高度的和谐”而“受到深深的感动”(《散文选》157页)。他还说,他从小就“没有把自然当成人的对立面”,自然与他“成天价都在亲切地交谈着”(《散文选》244、245页)。他的画和文,不就都是“与风景的对话”吗?其次,相对于西方艺术的写实性,东山风景还有鲜明的抒情性。他曾说,自然美景就是他“自身的反映”,自然“也就是我自己的心灵”(《散文选》176页)、“我自身心灵的表象”(《对话》99页)。因而他作画,就特别重视“包含在画面中的作者的内心的鲜明感” 相似文献
108.
109.
先秦文化,乃中国文化之源头和渊薮,而且是纯粹本土文化。诚如吕思勉所说:“历代学术,纯为我所自创者,实止先秦之学耳”,“欲知后世之学术思想者,先秦诸子之学,固不容不究心矣”。同样,先秦山文化,也为中国山文化渊源所自,它是泰山文化的辽远背景和发源。拙文尝试从学术史角度,对先秦典籍所体现的山文化及泰山文化,作极为粗略的鸟瞰考察。在众多先秦典籍中,《山海经》以其丰富、集中的山文化内容,值得研究者予以特别注意。 一、先秦山文化泛论 古代山文化资料的积累、整理和成书,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推动。关于资料收集、整理,可列出以下推动因素。一是原始部族为获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周期性迁移,必然会积累大量山川风物印象。二是在部落兼并、征代过程中,既可能又必要熟悉山川环境。《史记·五帝纪》就有黄帝征伐,“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及岱宗,西至于空洞”之类记述。三是在治理水患过程中,也会广涉山川草木等风物。地球很可能有个洪水泛滥期,《圣经·创世纪》和《山海经·海内经》均有载。大禹治水,或在此时。汉刘歆《上山海经疏》认为,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