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9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意大利科学家制造出巨型环状分子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1994年4月2日报道,意大利乌尔比诺大学的莫罗·米切罗利(MauroMicheloni)及同事和弗洛伦萨大学的同行研制成一种巨型的大环状分子。这种巨大的环状分子,在一个环上连接60个碳原子和氨原子...  相似文献   
52.
据英《新科学家》1998年10月报道:美国戴维斯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放射性专家约翰·麦加恩和肿瘤学家菲利普·施奈德最近说,癌症可能不再像想象的那么可怕。这是因为麦加恩发明了一种治疗方法:“射频切除肿瘤法”。即用一个细小的电极加热癌细胞,将癌细胞“烧杀”。比如,治疗肝癌时,可以通过病人腹部插入一根挠性导管到有肿瘤的部位,然后用一束8~10根金属丝(电极)通过导管,当金属丝达到导管的末端时,它们就呈扇形散开并穿透肿瘤。这时即可从金属丝通过高频电流。当金属丝中通过很高频率的电流时,引起附近的原子振动,就像…  相似文献   
53.
 据英《新科学家》2001年2月17日报道 :日本Occu pationl大学的YujiKarasaki领导的一个科研小组在大蒜中发现了一种称为植物凝血素(lectin)的蛋白质 ,可以杀死肿瘤细胞而不会伤害健康细胞。Karasaki声称 ,这种可产生类似免疫反应的蛋白质 ,对人的肿瘤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能引起肿瘤细胞死亡。《国际食品杂志》(vol34p7)也发表了这一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4.
 据英《新科学家》2000年6月10日报道: 大型喷气式客机的机身很长, 起飞时就需要更长的跑道, 在很多机场上, 这种特别长的客机操纵起来, 尤其是在拐弯时是非常不方便的; 为了缩短机场跑道, 便于操纵, 波音飞机公司设计了一种机身既短又能多载乘客的大型喷气式客机。这种飞机的外型从侧面看有点像骆驼的两个驼峰。这两个“驼峰”实际上是在飞机的背上附加的两个乘客坐舱, 成为有双层乘客坐舱的骆驼式机身, 因此, 机身虽然短了, 但乘客坐位反而更多。在机身的两个“驼峰”之间的“腰部”有一个斜坡, 是连接前后舱的走廊, 因此不需要太平门。  相似文献   
55.
 据英《新科学家》2000年6月10日报道: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克塞罗斯磁性材料实验室的科学家RonZioli领导的科研小组最近发明了一种新型磁性材料, 用它制造出的变压器具有超高的效率, 能量损耗比传统的变压器小得多。新型磁性材料是用直径仅8纳米的亚微观粒子嵌入固态基体中制造的, 也称”纳米复合材料“.Zioli的科研小组开始是用氧化铁纳米微粒加入一种甲醇基液体聚合物中, 然后将这种溶液冷却到4.2K的极低温度, 使其成为固体。固态基体就是甲醇基聚合物, 基体中的氧化铁纳米微粒就均匀地嵌入其中, 形成类似泡沫塑料的结构。其中的纳米微粒起初是不能运动的, 即牢牢地粘在基体上。  相似文献   
56.
 据英《新科学家》1999年10月16日报道: 美国加利福尼亚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和一位独立化学家詹姆斯·拉·克莱尔合成一种奇特的分子, 这种分子看上去像一排轮子, 在它们旋转的时候, 全部轮子排成直线, 而在它们排成直线时, 如果和氮气接触, 分子就发出荧光; 而如果用二氧化碳代替氮, 分子就不能发荧光。这就是说, 氮和二氧化碳可使这种分子分别处于”接通“和”断开“状态, 正好相当于计算机中的”1“和”0“状态。为了生产分子计算机, 拉·克莱尔用一束激光激发这种分子使它成为”接通“状态并放出光子。这种光子可用单光子计数硅雪崩检测器检测出来。  相似文献   
57.
 据英《新科学家》2000年1月15日报道: 一种新型防弹装甲材料的组合设计已在英国获得专利, 专利号为GB2336807.防弹汽车的车身一般是用陶瓷装甲制造的。但这种防弹装甲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因为在被子弹击中时, 硬的陶瓷虽然能使第一颗子弹变成碎片, 但陶瓷装甲本身也会碎裂, 这时如果第二颗子弹命中同一部位, 子弹就会笔直穿过装甲伤害车内乘人。为了克服这一缺点, 德国法兰克福人戴维艾迪提出一种设想, 即将几块陶瓷板夹层用纤维或塑料结合在一起, 每块陶瓷板预先刻出一系列的沟纹, 就像一种瓷砖图案。  相似文献   
58.
新式消防服     
 据英《新科学家》1999年8月14日报道:美国纽瓦克的戈雷恩特普赖斯发明了一种新式的消防队员穿的工作服, 既薄又轻便舒适。原来的消防服很笨重, 外层是用结实的开夫拉纤维编织的, 内层是用于防止热流侵入的多层的夹层, 另外还有一层塞满填料的用来隔热的厚厚的衬里, 穿上后既笨重又不舒适。新式的消防服解决了这个问题, 它由内外两层薄薄的密封衣料构成可以充气的气囊。在内外层之间的气囊内有双金属片, 它随温度的变化改变形状。当周围的温度在21℃时, 气囊之间的空隙只有4毫米, 而当火灾现场的温度上升时, 气囊就充气膨胀, 内外层之间的空隙可达17毫米。在冷却后, 这种金属材料就回到原来的厚度。  相似文献   
59.
 据英《新科学家》1999年8月28日报道:澳大利亚悉尼生物羊毛收割公司发明了一种化学脱毛技术, 有可能使生产羊毛剪切机的厂家“失业”.这种化学脱毛技术已获得国际专利机构的专利权, 专利号为WO99/9813-4.新的化学脱毛技术是使用一种称为表皮生长因子的化学制品。这种表皮生长因子在羊身上使用后, 就使绵羊开始脱毛, 3周内就可以使羊毛脱光。但如果羊毛在野外脱落, 就无法收获。为此科研人员想了一个办法。他们设计了一种网状外套穿在绵羊身上。外套包括颈部、腿部和躯体等部分, 各部分被系绳连接在一起。绵羊穿上这种外套, 在使用化学脱毛剂后3星期, 所有脱落的羊毛就全部落在外套内, 取下外套就能收获到全部羊毛。  相似文献   
60.
 据英《新科学家》2000年1月15日报道: 为了能及时发现空气中是否存在有毒元素, 美国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研制了一种空气检测装置, 使和有毒元素打交道的工人可以获得泄漏危险的直接警报。这种检测器是利用微波将取得的空气试样变成热等离子体。这种等离子体会发光, 光被送到检测器, 检测器通过等离子体光的波长鉴别污染物, 然后可在计算机上读出这些污染物的浓度。这种检测器可以测出核武器制造中使用的铍这种有毒元素, 及时报告空气中是否存在铍; 而过去总是在铍泄露的事实发生后, 才通过过滤器收集气样进行分析再处理。目前这一装置的重量仍显过大, 达25公斤, 需要进一步小型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