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8篇
系统科学   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50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文本分类中,文本特征向量通常高达几千甚至上万维,给整个分类过程带来了相当庞大的计算量,因此进行有效的降维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在不完备信息系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分类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量化容差关系和启发式的属性约简算法。实验证明该属性约简算法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文本特征向量的维度,同时能保证分类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22.
自调度集群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Web集群服务器均以集中控制的负载均衡为特征,带来的主要问题是负载评估比较粗略,高负载情况下后端服务器容易出现“活锁“现象,前端负载均衡器也容易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针对传统集群负载均衡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自调度负载均衡技术,把负载均衡的工作转移到后端的服务器,能够提高整个集群系统的性能。Intel评测实验室的测试表明,自调度集群在系统高负载情况下仍表现出很好的并发能力。  相似文献   
23.
miRNAs前体(premiRNAs)是产生成熟miRNAs的基因表达产物,能形成较为稳定的发卡环结构,具有较低的最小折叠自由能(minimal folding free energy,MFE)。在对植物premiRNAs长度、不同碱基含量、MFE、熵分析基础上,重点比较不同RNAs序列之间MFE与其长度的比值(MFEL)。结果表明MFEL是区分植物premiRNAs的一个很有效的参数:premiRNAs的MFEL值平均为45.98 kcal/mol,明显低于mRNAs(23.08 kcal/  相似文献   
24.
Allen电负性标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密度泛函理论论证了Allen电负性的合理性.表明如何能够用原子价层轨道能对Allen电负性进行标度,从而使周期表中元素的Allen电负性更容易被计算和理解.  相似文献   
25.
介绍一种在传输层支持IP移动性的基于SCTP多信宿机制的移动SCTP(MSCTP)新方案。在介绍了SCTP的原理及其多信宿特性的基础上引入的MSCTP概念,重点分析了MSCTP over IPv6以及MSCTP over MIPv6的通信建立与无缝切换过程,并对MSCTP的应用及尚待解决的课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26.
支持实时业务的队列调度机制与网络资源配置原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广为应用的WFQ调度机制的特点与局限性,提出了克服其局限性的方法;并针对WFQ存在的问题提出了WFQ改进算法,仿真验证了改进算法能显著改善实时业务的报文丢失率与网络传输时延;给出了因特网支持实时业务的网络资源配置的一般原则,以供网络运营者参考。  相似文献   
27.
SPW是一个先进的通信系统建模、仿真工具,它具有非常灵活的自定义模块能力。编织卷积码是一种高效的纠错编码,具有比Turbo码更强的纠错能力。在介绍了编织卷积码原理的基础上,将编织卷积码封装为自定义模块,并在SPW环境中对编织卷积码在AWGN信道下的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编织卷积码的性能与系统帧长、编码器个数有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8.
SCTP协议是新兴的传输层协议,具有许多值得开发的新特性,多归属主机特性就是其中之一。分析了多归属主机特性下数据的多路径同时传输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协议算法,通过试验,改进后的算法解决了发送端不必要的快重传的问题,从而使得SCTP多归属主机特性下的多路径数据同时传输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9.
焉耆盆地宝浪油田三工河组为浅水缓坡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非均质性强。通过河道类型分析,运用沉积旋回原理划分出4个退积式叠置的短期旋回。不同沉积旋回导致河道类型、砂体规模、夹层分布、储层厚度、砂体拼接方式等非均质特征呈规律性变化,可容空间变化引起储层非均质改变。夹层的成因、类型、分布特点是造成该区储层严重非均质的主要原因。准确认识砂体叠置关系及储层夹隔层特征有助于提高油田的开发水平,对提高最终采收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0.
采用“模式预测”的砂体内部构型研究方法,对萨北油田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辫状河砂体构型模式、夹层类型和夹层延伸规模进行了精细描述。建立了适合萨北油田辫状河砂体的“叠覆泛砂体”构型沉积模式,根据构型沉积模式把砂体内部夹层分为3种类型,确定了垂直水流方向夹层空间延伸规模。采用基于目标的算法建立了砂体内部构型模型及参数模型,总结出高含水后期辫状河砂体内部呈现低未水淹部位少、剩余油潜力较小的基本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河砂体内部夹层空间延伸长度90~140m,总体呈水平分布,层内低未水淹部位少于10%。利用层内机械和化学堵水技术对19口油井进行了细分堵水,取得较好挖潜效果,为油田开发后期层内挖潜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