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5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根据真空电弧理论,对真空灭弧室中的关键部件的设计给出了一般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2.
采用醇热法制备了CeO2纳米材料,并以此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CuO/CeO2催化剂.XRD、TEM及N2吸附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eO2比表面大且结构有序性好.TPR和XPS分析证实CuO/CeO2催化剂中有不同的铜物种存在.催化性能评价结果则显示焙烧温度影响CuO/CeO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而且由于组分间的相互作用使得CuO/CeO2的催化活性远远高于单纯CuO和CeO2组分.  相似文献   
163.
金属纳米颗粒和碳纳米管是两种重要的纳米材料。本文采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合成了铁钴(Fe/Co)纳米颗粒,并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实现了碳纳米管的批量合成,纳米颗粒的尺寸分布均匀,碳纳米管管径均匀、高纯度、结构完美。合成的碳纳米管机械强度高,同时还有独特的金属或半导体导电性。  相似文献   
164.
首先讨论了额外空间维度模型的基本架构,当额外空间有如线段一般的边界时,通过边界条件的定义,可以建立一个新的对称破缺机制.本文给出了一种从额外维度模型出发,通过边界条件的定义建立对称破缺机制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165.
分析了我国病人图书馆存在的不足之处,在详细解释国际图联《病人图书馆服务指南》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病人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6.
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与逃逸电子动力学相关的实验研究是热核聚变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逃逸电子的初级和次级产生机制是逃逸电子产生的两个主要机制.根据国内外的一系列资料,介绍了热核聚变研究中不同放电条件下逃逸电子的产生过程以及实验证据,包括:欧姆放电中电子逃逸的雪崩过程,电子回旋共振加热期间逃逸电子产生的实验现象以及低杂波电流驱动与离子伯恩斯坦波协同加热下逃逸增强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7.
油桐(Vernicia fordii)是起源于中国的油料树种;利用油桐种子提炼的桐油是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料,在中国古代工业及世界近现代工业生产中产生过巨大影响。油桐开发、利用从唐代以来已有较多文献资料介绍,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也一直把油桐种植史作为热点之一,但在考古发现中却一直未获得过古代油桐树实物标本。2013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师范大学研究人员在重庆市丰都县瓦啄嘴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中,从一座宋代瓷窑火膛里发现了宋代油桐树实物材料,这是在中国国内首次发现古代油桐树实物标本。所发现的材料包括10枚油桐树种子和一些树干(木炭)标本。从种子形态观察,所发现油桐应属于三年桐的栽培品种。木炭标本的切片观察结果,也证明该标本属于油桐树木材。该发现表明:文献中记录三峡地区广泛种植的油桐应属于三年桐系列,三峡地区很可能是我国三年桐品种经济林发源地。木材消耗量巨大的瓷窑烧造生产中,把油桐树作为燃料利用,反映宋代三峡地区古居民对油桐树的开发利用,已形成了油料资源(种子)、柴薪资源(树干)的经济林综合利用模式。该经济林经营模式对今天的三峡库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8.
提出了永磁磁极凸装在转子上的新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用ViualC语言编制面向对象的有限元分析程序,分析了电机的空载磁场并计算了主极漏磁系数,为实现永磁同步电机设计过程自动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9.
研究基于湄潭1951—2018年的逐日气象数据,选取年均水平和茶叶生长期的降水、气温、湿度、日照时数等指标,综合分析了湄潭县基本气候变化特征、基于不同指标的茶叶种植适宜等级逐年变化和不同时段典型适宜性等级发生频率的演变特征,系统揭示出气候变化对贵州湄潭茶叶种植影响。结果表明:除日照时数外,气温、降水和空气湿度的演变均对茶叶种植适宜性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由于≥10℃活动积温和相对湿度的改变,最适宜级发生频率分别从超过80%降低至约30%和从超过90%降低至约60%;降水变化导致次适宜等级发生频率增加,不适宜等级在近年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