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3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最近党中央鲜明提出非常值得人们注意的两个指导思想:一个是"以人为本";另一个是"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1987年底,我按照加州大学河边分校植物病理系的要求,要做一个个人学术报告。这个报告是必须要做的,而且报告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的学业和研究成就,因而我对此十分重视,可以说也很担心,甚至到了恐惧的地步。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山西发展新能源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金融海啸给我们的启示 正当全球努力应对气候变暖和环境危机之际,美国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爆发.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应对金融危机和能源安全的威胁,发达国家发出了完全一致的声音.正如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所言:在可再生能源和真正清洁的无碳能源上的革命性技术创新是解决当今世界主要难题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4.
坂田昌一是日本的一位优秀的理论物理学家.他曾在1956年访问我国,在我国报告了他的关于基本粒子的"复合"模型.他在这篇文章中扼要地介绍了他的"复合"模型的基本思想.坂田教授是日本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汤川秀澍的学生和合作者.  相似文献   
5.
6.
关于复合粒子场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提出近二十多年来,在基本粒子理论领域内一直是以“点模型”或定域场论作为理论探讨的出发点。每个基本粒子都对应于一种基本场,场的量子方程就描述了各种基本粒子的产生、消灭和转化现象。定域场论特别是量子电动力学取得了很大成功。  相似文献   
7.
甲:最近在《红旗》杂志上刊登了日本坂田昌一教授所写的《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这篇文章,编辑部还相应地加了一个按语,你读了没有?  相似文献   
8.
对于可再生资源问题,尤其是可再生能源问题,需要提前作出重大决策。当代能源技术以及相关产业,正积极向可再生能源方向发展,已为世界共识。可再生能源是当前能源领域中的先进生产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也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需要。无论从当前的发展,还是从长远的发展来说,中国都需要及早逐步过渡到可再生能源上来。人类的未来,将可能依靠可再生能源充分满足当代以及子孙万代对能源的需求。人类即将迎来一个广泛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系统(Accelerator 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ADS)是加速器技术和核反应堆技术的结合,其主要目的是应对当今快速增长的放射性核废料处理需求.本文初步探讨了在ADS系统中利用232Th生产可裂变核233U的可能性,估计了所需加速器的性能及其生产233U的产率和效率.我们建议用Be做中子慢化剂和增殖剂,将反应堆的中子能量大部分控制在1keV–1MeV,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232U的含量.也可进一步利用重水做慢化剂高233U的纯度.所生产的233U既可经分离取后在热堆中燃烧,也可直接用于钍基熔盐堆的初始装料,发挥233U优异的热中子性能.我们的结果表明,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利用ADS生产233U很可能是可行的.我们的结果还表明,如果这一ADS系统主要目的是生产233U,所选择的次临界堆的最佳是快中子堆,而不是慢中子堆或快慢结合堆.最后我们建议对钍基核反应堆、233U的取分离工和辐射防护等方面的课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有限而无边”是否就“不可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于1986年第3期《问题讨论》专栏发表了仲维光向查汝强质疑的文章。此后查汝强在《哲学研究》1986年第8期与本刊1986年第5期进行了答辩,并点名批评了许良英。本刊1987年第5期又发表了许良英答查汝强的文章;1987年第6期发表了韩增禄评查汝强的答辩的文章。与此同时和前后,《中国社会科学》、《自然辩证法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也发表了与这一争论有关的文章。我们认为,这场争论贯彻执行了双百方针,有利于我国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发展。通过己发表的文章,争论双方的观点已经亮明,论证也已展开,广大读者对争论的内容已能作出自己的判断。但有的同志仍认为有的事实尚需澄清,有的问题仍需争辩。为了节省篇幅,并使讨论更为深入地进行,本刊暂决定作如下安排:(1)以后的答辩、争论文章一般均不超过2,000字,问题集中,针锋相对。别的报刊上已发表过的议论,请勿重复。(2)不发表学术闷题以外的争论。(3)要求争论双方发扬学者风度,相互尊重,措词庄重恳切,不用讥讽、嘲笑或贬低对方的词句。本刊过去在这些方面注意不够,是一个缺点,应该作自我批评。希望今后大家共同遵守,监督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