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4篇
系统科学   33篇
丛书文集   34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研究了25MnTiBRe和18CrMnTi钢在0.6mm、1.0mm、1.3mm三种不同层深条件下,渗C、一般C—N共渗和薄层软化工艺及其对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同种材料制造承受较大负荷的齿轮或其它机件,无论在上述哪种渗层下,经三种不同工艺处理后,薄层软化工艺的接触疲劳强度最高,一般C—N共渗次之,渗C最差;在我们的试验范围内,无论哪种材料,哪种工艺,其接触疲劳强度都随渗层深度增加而提高;工艺和渗层相同情况下,25MaTiBRe比18CrMnTi钢的接触疲劳强度高。  相似文献   
82.
临床上,中成药与西药配伍的成方率越来越高,在治疗急慢性疾病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于中药成分复杂,造成与西药配伍后产生的药效降低与产生毒副作用的事例屡有发生,也有发生死亡的报道,近年来已引起不少学者和临床工作者的重视.现仅就临床常见的中西药不合理联合应用,分成几种类型,举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3.
84.
本文以实验室和现场实践的数据为基础,观察了 Mo 含量为 17~29% 的 Ni-Mo 合金组织结构(α+β)中,β相实际上是处于量少而且细小的存在状态;指出了热处理对 Ni-Mo 22合金膨胀系数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是不敏感的,并且与β相有关;分析了热处理对合金硬度有显著影响的本质是β相的弥散硬化作用结果。认为膨胀合金中的第二相并非都是有害无益的。  相似文献   
85.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金属Ta亚烷基化合物与Os氧化物间的亚烷基转移反应机理.使用B3LYP方法,金属原子采用LanL2DZ基组和赝势,其他原子采用6-31G(d)基组,优化得到了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几何构型.对所得到的结构使用B3LYP方法,金属原子采用包含f轨道的SDDAll基组和赝势,其他原子采用6-311++G(d,p)基组计算了反应的活化Gibbs自由能.研究结果表明,金属Ta亚烷基化合物与Os氧化物间的亚烷基转移反应经由4个基元反应完成,每一基元反应的过渡态都具有四元环结构并且其活化Gibbs自由能都很小,反应在低温下容易完成.研究结果还表明,总反应是放热反应并且第1个基元反应是决速步骤.  相似文献   
86.
采用热分解法、溶胶-凝胶法和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镧,并对其进行XRD、BET、TEM、CO2-TPD和O2-TPD表征.结果表明,由不同制备方法获得的纳米氧化镧都为六方晶相结构,但由沉淀法制得的纳米氧化镧的颗粒最小(30~50nm),由溶胶-凝胶法制得的纳米氧化镧的比表面积最大(20.8m2.g-1),因而这两种方法获得的纳米氧化镧具有较好的吸附氧能力.  相似文献   
87.
以南羌塘坳陷早侏罗系曲色组下部的泥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地球化学的研究。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曲色组泥岩沉积有较多的陆源物质,且Cr/Zr、Th/Sc、Th/U、Rb/Sr的值反映了泥岩物源区具有浅源、长英质、风化较严重的特点。稀土元素特征表明泥岩重稀土较轻稀土元素富集,具有轻微的Ce与Eu的负异常。通过Ceanom、V/(Ni+V)与CIA的值判断泥岩沉积时处于缺氧的沉积环境,且当时处于温暖潮湿的气候。通过La-Th-Sc和Th-Co-Zr/10物源区构造判别图,再结合La/Th的值与Hf的含量,判断曲色组泥岩的物源区构造背景以大陆岛弧为主,且兼具大陆边缘构造的特征。  相似文献   
88.
针对多模型切换控制在切换边界处的不平滑性,提出了一种模糊切换多模型控制。将其输入空间划分为若干个模糊区域以使区域边界模糊化,在各区域内设计局部T-S模型和控制器。根据所选定的变量将相应的区域控制器切换为全局控制器,由于控制器切换是在模糊了的区域边界处进行的,故保证了切换过程中系统状态轨迹的平滑性。利用该控制方案为空天飞行器设计了再入姿态飞行控制系统,高超声速飞行条件下的仿真实验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9.
青藏高原盆地系统演化与高原形成时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藏高原在以时间为坐标的隆升过程中,高原的范围、高度都是呈阶段性递增的.随着青藏高原的构造隆升,在高原的内部和外围发育了众多的沉积盆地,在这些沉积盆地中详细地记录了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高原北部盆地的演化显示出向北递进增长的特征,以南北挤压为动力背景的北部前陆盆地演化代表了盆地对高原周缘造山带的响应关系:金沙江缝合带、昆仑山、祁连山的新生代逆冲抬升的时间分别为53 Ma、46 Ma和29.5 Ma.对高原南北盆地-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对比发现:祁连山和高喜马拉雅的逆冲时间相同,说明青藏高原在渐新世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90.
基于分区控制下的建筑物立面图测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常规测量设备与非量测摄影机联合进行建筑物立面测绘问题;提出了立面控制基线下遥测获取建筑物特征点三维坐标的数学模型,并用模拟法进行细部点修绘的方法,实践证明该法经济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