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6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近年的科学发展中,ergonomics引起多方面的重视。据初步了解,它涉及到心理学、生理学、解剖学、行为科学、环境科学及自动化、计算机、电子学、航空、航天……等各种工程技术学科,是一门边缘性综合交叉的学科。但至今ergonomics尚未有确切、规范的中文定名。我们粗略翻阅一下国内现有的词汇、词典。已出版的24种词汇、词典中,ergonomics有23种中文定名,如人机工效学、人机工程学、功效学、尔刚学……等。有关的国家标准中定名为“人类工效学”。自动化名词审定委员会经过多次讨论,定名为“人机工效学”。考虑到这名词跨越多个学科,为慎重起见,需要共同协商统一。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于8月30日召开了各有关学科的科学家参加的ergonomics定名讨论会。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黄昭厚主持了会议。应邀参加讨论会的有自动化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王发庆、王子平教授,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吴鸿适、沈宜春教授,计算机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吴忠明教授,航天医学工程所的龙升照、吴国兴教授。医科院基础所、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环境科学》编辑部、机电部自动化所情报室等单位都派人出席了讨论会。北大力学系朱照宣教授,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陈信、魏星河、姜洪远教授,心理所徐联康教授等都热心地寄来了书面意见或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与会者怀着极大的兴趣一起讨论了ergonomics的内涵。经过许多同志的调研,首先追朔了英文词ergonomics的词源。它来自希腊文ergon(work)+nomos(law),有泛指工作规律之意。而英文词的构成是erg+(ec)nomics,erg现音译为尔格,economics和效率也有关系。在国外,ergonomics与humanfactors engineering是同义词(《The New Encyclopaedia Britanica》1988年),美国称为ergonomics,欧洲称为humanfactors engineering,它们基本涵义是研究在人-机器-环境之间相互调解,使之达到最高的效率、最好的效果。其中“人”作为系统中的一个环节,考虑人的因素,包括其心理、生理及至人体解剖特点等。在人、机器、环境三者之间寻求更好的结合,以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安全、健康、舒适的目的。与会者多数认为ergonomics定名为“工效学”较贴切、简明,不需冠以“人机”、“人类”之词。若加上“人机”,易与计算机科学中“人机……”等词的概念混淆,误认为“人与计算机”之意;若加上“人类”,使词的范围又太宽。由于科学在不断发展,每个领域随之不断开拓,新概念、新科学技术不断涌现。科技名词的定名由学科概念出发,考虑其科学性、系统性。一个新发展出现的词,开始就定得太宽,学科发展后,新名词的系列定名就会发生困难。如高频、超高频、甚高频……的系列定名。开始定为高、超高,易产生到达“顶峰”之意,技术再深入发展,给以后的定名造成很大局限性。会上也谈到定名“工效学”亦有一定弊病。如该词所指的提高工作效率,不包含改造机器自身、改进工作和生产的流程及人的自身改造,而指用与人的各种因素有关的数据,改造工作环境与之相匹配,着眼于这些因素、条件之间的界面问题。会议认为,一个学科专用名词,在字面上不可能也不能包罗万象。中文字有其表义性,定名用字上应考虑较贴切地反映概念的内涵,至于更多的内容由它的定义给出。会议热烈地讨论了“工效学”的简明定义,经过逐字逐句地推敲,会后又经有关同志再三斟酌,给出如下定义:工效学 ergonomics研究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适应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要求,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健康、舒适为目的的学科。会后,办公室将讨论会的情况向钱学森教授作了汇报,并附上有关资料,进一步征求钱先生的意见。钱先生很快给办公室复函,表示同意简短些定名为“工效学”。  相似文献   
72.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0年8月4日在北京组织全国名委,国家语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北京天文台,北京理工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新华社新闻所,国家技术监督局,科学出版社有关专家,召开了一次关于“世纪”与“年代”订名的座谈会。目的是从历史、天文、计量、语言、社会等方面对“世纪”与“年代”的概念内涵进行研究。特别是20世纪即将结束,21世纪就要开始的今天,明确“世纪”和“年代”的实际内涵,有着深远的社会与历史意义。一、关于“世纪”“世纪”一词的基本内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指“世纪”的时间间隔为100年。一般来说这是无可非议的,也是广为人们所接受的。第二部分是特指公元纪年的第几个100年,从而存在一个起始年与结束年的问题。“世纪”概念的分歧就出现在这个起始年和结束年的计算上。如21世纪是从2000年开始还是从2001年开始,社会上流传着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我们在这个问题上需要认真调查研究。1.认为21世纪是从2001年开始执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世纪”的起始点应该追其根源。公元纪年法是从公元1年开始,即公元第1世纪——公元1世纪是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因此可以推出21世纪是从公元2001年开始至2100年结束。2.认为21世纪从2000年开始坚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现在社会上广泛采用以00年结尾的年做为新一个世纪的起始点。在习惯上应把1900年至1999年理解为20世纪;把2000年至2099年理解为21世纪。二、关于“年代”“年代”与“世纪”一样,也存在着类似的矛盾。“年代”的时间间隔为10年,起始年一般大多数人认为是从0年开始。如本世纪20年代是1920年至1929年。但也有少数人认为从1年开始,如本世纪20年代是1921年到1930年。但是特别要注意的是1990年元旦,人民日报上登载了题为“九十年代第一春”的社论,可见新闻媒介已经习惯于把0年做为年代的起始年。三、“世纪”与“年代”的溯源1.“世纪”“世纪”这个概念源引自欧美国家。在我国古代没有“世纪”这个概念。“世纪”是我国采用公历纪年方法之后而产生出来的一种一般计时的概念。首先它不是计量单位,因为它不具备计量单位的基本性质。与“世纪”对应的英文词是“century”。英语字典中一般认为公元1世纪就是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20世纪是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但也有少数欧美国家的字典认为20世纪是1900年到1999年。由于我国历史上采用帝王年号加阴历的纪年方法,在历史上也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而辛亥革命之后,虽然采用公历,但还没有遇到今天这样处在世纪之交的时代,因此追其根源,仍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来解决这一问题。2.“年代”“年代”一词如何产生,说清楚这个问题是比较困难的。一般人认为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翻译英语或其它外语文章的时候,当译者遇到1920s、1950s时,一般都译成了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因此,就认为中国人在把诸如1920s、1950s表达的概念用中文表示时,就在汉语中增加了这个名词。另一种看法是有人认为“年代”应对应英语单词“decade”。英语中“decade”的意思是十年。同样在特指第几个10年时,有个起始年的问题。四、各种观点讨论由于对“世纪”与“年代”看法上的分歧,与会专家对这两个概念开展了充分地讨论,并且对每一种观点做了详细的论证。观点1:认为世纪的起始年和年代的起始年都是从1年开始。这种观点的根据是:①目前西方国家的一些主要字典,大部分认为世纪是从1年开始。而年代是世纪中的十个10年,如果年代不是从1年算起会产生不相符合的矛盾。②公元纪年法是以耶稣诞生为一个新的纪元,这个新的纪元是有其社会和历史含义的,应该从1年开始世纪和年代。观点2:认为世纪的起始年从1年开始,而年代的起始年从0年开始。这种观点的根据是:世纪是以公元纪年开始,公元纪年是1年开始。而年代是为了表示一个十年的概念,按照一般习惯上的理解,从0到9就可以,并且没有将世纪与年代统一考虑的必要。观点3:认为世纪和年代都从0年开始。这种观点的根据是:①采用这种方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②使用起来比较方便。③对于公元1世纪则是从公元1年到公元99年,就认为公元1世纪共99年而不是100年。上述这些观点所讨论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语言学家希望注意这两个概念的习惯性和语言的应用性。历史学家和社会科学专家希望注意这两个概念的社会学和历史学含义。天文学家则希望更具有科学性。计量学专家则认为希望这两个概念符合国际习惯。新闻界的专家希望能够正确地使用这两个概念。术语学专家则希望对这两个概念给出统一的结果。总之都希望能够在2000年到来之前,给出这两个概念的准确内涵。五、下一步的工作:通过这次座谈会,与会者一致认为目前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先不要以国家的名义过早地公布这两个概念的使用原则。再与国际有关组织联系,了解国际上的习惯用法,最后做出与国际习惯相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73.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第一次主任、副主任会议于1月26日在委员会办公室新址(东黄城根北街16号)会议室召开。钱三强主任主持了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副主任叶笃正、章综、马俊如、王寿仁、吴衍庆、戴荷生、苏世生、吴凤鸣、黄昭厚以及国家科委熊衍衡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永正等同志,办公室部分同志也列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黄昭厚同志关于委员会1988年工作总结和1989年工作计划的汇报。汇报中指出按1988年修订的计划,大气科学、土壤学、地理学、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和微生物学等六个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已如期完成,并完成了天文学名词海外版(繁体字本)的发稿任务。此外还新组建了生理学、解剖学和自然科学史名词审定分委员会。他还汇报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1989年的工作安排。会议对一年来委员会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钱三强主任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处于变革时代,学科发展很快,相互交叉渗透也很历害,科学与社会的结合更加紧密,出现不少新学科,预计二十一世纪将是高科技的时代。在谈到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分析时,特别指出在一国两制的情况下,我们与台湾的文化科技交流日趋活跃,海峡两岸的科技名词的统一工作更加迫切,这对1989年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议原则上同意委员会关于1989年的计划安排,并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一、委员会成立后,首先抓了基础学科的名词审定,现有几个学科的名词已完成审定,其它部分应抓紧审定并陆续公布,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组织应用学科名词的审定工作。在应用学科名词审定中,各学科之间的名词相互交叉较多,且与国家技术监督局(原国家标准局)的部分工作关系密切。因此,要特别注意加强各学科之间交叉名词的协调,以及与国家技术监督局的部分术语国标工作的协调。二、国内外有利于港澳回归、祖国统一的形势发展很快,一国两制深入人心。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工作,是与港、澳和台湾进行文化科技交流的桥梁。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通过各种途径、促进这一交流。并进一步做好汉语科技名词的审定工作,现在在香港及东南亚召开的各种学术会议较多。可利用这些会议,与港澳特别是与台湾的学者进行科技名词的交流,探讨沟通信息,听取意见。我们的名词工作会议可走出去开,也可请进来开。可以多种形式进行交流,要把握时机,多做工作。当前出版各学科名词的海外版(繁体字本)是适时的,应更好更快地组织各学科名词海外版的出版发行。三、要加强对名词审定工作的宣传。对已公布出版的名词,可请有关专家写些文章、评论在报刊上发表。出版的版本也可向各有关方面赠送一些。要造舆论,不断扩大影响。另外还要注意听取各方面对我公布的名词的反应,及时收集反馈意见,以利改进今后的审定工作。四、办公室的工作除完成名词审定任务外可结合各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进行一些术语学的应用研究探讨。要教育年青同志,名词工作很艰苦,它是基础性工作,创造的主要是社会效益,我们要为社会多做贡献。五、为便于与港台及华语地区名词的交流,我拟出版的各学科名词的海外版封面上应附以相应的英文名称。经会议讨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英文名拟定为:“CHINA NATIONAL COMMITTEE FOR NATURAL SCIENTIFIC TERMS”,“天文学名词”的英文名拟定为“CHINESE SCIENTIFIC TERMS OF ASTRONOMY”,将报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领导最后审定*。六、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按组织条例规定四年一届。现第一届任期已满。会议商定今年进行换届工作,拟于今年11月召开第二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希望在大会召开之际能拿出10本公布本(包括海外版)做为第一届的成果。*注:该二英文名称已于1月22日经国家科委和科学院领导批准。  相似文献   
74.
1987年11月8-10日在南宁召开了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一批免疫学名词二审会。出席会议18人。会议首先传达了国务院〔1987〕142号文件及全国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明确名词审定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肩负的艰巨任务。会议讨论了名词的排序(以相关概念排列、标数码)和反馈的意见。1987年12月15——20日海洋科学名词委员会在广州召开了广州地区海洋名词座谈会。出席会议40人。在会议上对海洋科学一千余条名词和海洋科学名词审定工作征求了意见。会议提出以下几点意见:1、海洋科学名词框架应修改。2、总论内容应调整。3、收词范围不一致,有粗有细,应统一。副词、形容词不应收。4、个别词订名不准确。5、海洋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名额不平衡。1987年12月24——30日在青岛召开了海洋科学名词三审会。出席会议60人。会议对二审反馈回来的意见进行了审定。会议取得了如下成果:1、重新制定海洋科学框架。2、重新调整总论部分。3、认真审定了反馈意见。4、对原定名不准确的名词进行了修改。1988年1月23日在科学院院部召开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副主任会议。钱三强主任,叶笃正、吴衍庆、戴荷生、苏世生、吴凤鸣和黄昭厚副主任,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副主任谢淑莲等同志出席了会议。钱三强同志主持了会议。黄昭厚同志汇报了1987年的工作总结和1988年工作计划。吴凤鸣同志介绍了交叉学科协调组的工作情况。会议进行了讨论,原则上同意87年总结和88年计划,并做出一些决定(见另文)。1988年2月4日在北京数学研究所召开了数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会议。出席会议5人。会议讨论了数学名词一审后工作进展情况。会议决定开始印发征求意见稿,订于5月份召开二审会。并决定到上海和杭州去征求几何学方面的意见。1988年2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会议。出席会议17人。参加会议的有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各组学术秘书、全国名词委黄昭厚副主任和特邀代表田志仁同志等。吴鸿适同志主持了会议、曹黄强同志介绍了前一段工作进展情况,田志仁同志通过全面研究初稿后在会上提出了修改意见。经过热烈讨论和补充,与会同志得出如下意见作为进一步修改名词初稿的依据:1、参考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制订的《名词术语审定的原则及方法》,对初稿进行修改和补充。2、抓住本学科的基本词,层次不宜太多,词数以精为好。代表电子学发展趋势的重要新词不能遗漏,收词要反映本学科特点,也要反映本学科最新水平。3、应与数、理、化等基础学科协调一致,力求统一。4、全稿应有统一体例。5、在编排方面增加总论部分,工艺技术部分统一列出,补充显示器件、表面分析技术、核电子学等。会议提出88年4月底以前拿出第二稿,然后广泛征求意见,与有关学科进行协调。计划在88年第四季度召开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进行进一步审定,以达定稿。1988年3月7日在北京召开了海洋地质与地质的协调会。出席会议的有海洋地质、地质、地理和地球物理各名词审定委员会的17名同志。会议对这几个学科的交叉术语进行了协调。如:在海洋学中的“深海”、“深渊”词,在地质学中称为“半深海”、“深海”,为统一起见,“半深海沉积”、“深海沉积”二词改为“远洋沉积”和“半远洋沉积”。又如海洋学中的“湖滩”词,在海洋地质学中称“湖坪”,协调后统一称“湖滩”。1988年3月24-25日在京召开了遥感名词协调会和地理、地质和气象协调会。参加会议23人。对各学科中有关遥感的交叉名词,做了适当调整。纠正了“潟湖”,使为“潟湖”。“热带稀树草原”订为“萨王纳”。“岩溶”与“喀斯特”定为哪个,尚在争议中。1988年4月8-10日在京召开了物理学名词终审会(审核上报稿)。87年8月三审会后又征求一次意见,这次会议对反馈的意见逐条加以讨论。对各学科有分岐的词条做了处理,如矢量、向量问题,物理学定为矢量、注明数学中称向量。对本学科有不同定名的词,列“亦可称”。讨论认为这比“又称”妥当,“又称”为100%的相等,“亦可称”表示有的场合可用,但还是推荐正文中的订名。如“角动量”,亦可称“动量矩”。曾用名即为废除名。1988年4月12-13日在京召开了地球物理学与地质学、气象学协调会。出席会议20人。对地球物理学与地质学物探专业方面交叉的名词,进行了协调,并与气象学交叉的术语进行了协调。会议决定地球物理学名词待第二次广泛征求意见后,再开协调会(梁际翔 整理)  相似文献   
75.
2008年,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一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研制的“神七”于2008年9月25日成功发射。航天员翟志刚身着特制的“飞天”航天服首次进行出舱活动,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京沪高铁”的建设,杭州世界第一“跨海大桥”的落成,北京“T3 航站楼”的正式运营,标志着中国在交通运输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76.
咨询业是现代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产物.我国25年科技咨询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大力发展科技咨询业,不但可以提高各级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避免重大决策失误,降低决策风险,同时咨询机构利用其能集中大批各类专家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大量的信息、技术、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咨询人员利用他们长期在咨询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77.
78.
<正>zhōng yī pí fū kē xué中医皮肤科学dermat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研究皮肤疾病诊治与预防的临床中医学。pí fū皮肤skin被覆人体表面,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的组织。有保护机体,防御外邪,排泄汗液,调节体温,辅助呼吸的作用。pí máo皮毛skin and hair皮与毛之合称。皮,即皮肤,被覆人体表面,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的组织;毛,附着于皮肤的毫毛。具有防止外邪侵入,调节人体津液与体温的功能,并能辅助呼吸。  相似文献   
79.
一村一品是我国农业市场化、农产品商品化和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产物.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一村一品得到快速发展,各地涌现出一大批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专业户,出现了不少专业村和专业乡镇.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推进,一村一品已经逐渐形成规模.在东部地区出现了大量的二、三产业和外向型农业专业村镇,中西部地区也出现了许多种养业等专业村镇,其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80.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由近年来根据国家院校设置的有关规定、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由专科学校独立或合并升格或成人高校改制而成的本科院校。处理好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地方性与开放性、个性与共性(特色与规律)、质量与规模、教学与科研、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软件与硬件、学习与创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这九大关系,对新建本科院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