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研究不同防灭火安全措施下火灾引起的建筑结构整体坍塌的概率,对典型建筑物的火灾荷载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建筑物火灾的规律及概率与统计理论,给出了典型建筑物的火灾荷载及火灾持续时间的概率分布函数。分析了由火灾引起建筑物坍塌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火灾统计结果,得到了写字楼在极端情况下由火灾引起的楼房坍塌概率与其耐火极限时间的关系,导出了一般建筑由于火灾引起的坍塌概率的简单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22.
船舶机舱油料火灾的发展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分析船舶机舱火灾危险性的基础上,研究了船舶机舱油蒸气火、喷射火和油池火在不同场景中可能形成的各种火灾类型.通过给出热释放速率、燃烧持续时间和油池火蔓延速度等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详细描述了其发展过程.实际算例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描述机舱油料火灾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3.
根据弹性稳定理论研究了变截面杆在火灾环境下的静力特性问题,导出了火灾条件下变截面杆件的静力稳定临界荷载和临界长度计算式,讨论了温度、长细比、杆件截面形式、材料特性等因素对杆件稳定临界荷载和临界长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温度、长细比、杆件截面形式、保护层厚度对杆件稳定临界荷载和临界长度影响较大,构件自重的影响可忽略,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不同约束条件下杆件的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24.
利用模拟静电火花感度仪,通过升降法实验研究了工业电雷管抗静电性能,分析了提高电雷管静电安全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25.
根据火灾危险性的不同特点,将易燃易爆场所分为企业生产和储存经营两大类。针对企业生产类场所,从物质特性、生产工艺、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等四个方面建立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储存经营类场所,从工作人员、物质特性、作业及设备、安全管理和建筑特征等五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值。并根据有关标准和规范,对各评价指标因子进行等级划分,设计安全检查评分表。最后采用线性加权模型,计算该场所的系统安全分值,得出火灾危险性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6.
十字出口宽度与人员阻塞的依赖关系及其模拟和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开放边界条件下,采用无后退有偏随机走动者格子气模型对十字路口的人员疏散动力学进行了计算和模拟,结果表明,当经向和纬向边界人员密度同步增大时,纬向和经向通道上的人员疏散流将有阻塞相变产生. 对不同的经向和纬向通道宽度进行人员疏散模拟,可得到一系列反映阻塞相变的纬向和经向临界阻塞密度值. 尽管体现经向和纬向临界阻塞相变的曲线具有相近的特性,但通道宽度对两个方向堵塞相变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 通过相应的变量代换,可以得到不同通道宽度情况下临界边界密度与比通道宽度之间的归一特性. 模拟结果对于疏散通道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本文讨论了CX型P(υ)曲线介质中稀疏波特征线的基本性质,利用特征线和熵增原理证明了稀疏冲击波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28.
小尺度庚烷池火燃烧速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尺度庚烷薄油池火燃烧速率特性进行实验研究. 测量了不同直径庚烷油池火焰高度、燃烧速率以及燃油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计算了燃烧过程中燃油的液面温度和池壁热流密度. 综合油池燃烧现象和各种测量参数提出了小尺度薄油池火的4个典型燃烧阶段, 并探讨了池壁热流密度对油池沸腾燃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油池沸腾燃烧阶段的火焰高度和燃烧速率明显大于准稳态燃烧阶段; 燃油液面温度在油池燃烧初期迅速上升至沸点, 随后基本保持不变; 池壁温度达到并超过燃料的沸点, 从而在油池壁面上发生核态沸腾, 是油池发生沸腾燃烧的条件.  相似文献   
29.
在项部开口腔室内开展庚烷油池火的燃烧实验,研究了开口尺寸对火灾发展过程的影响.实验使用了2种直径的油池和6种大小的水平开口,并测量了燃料质量损失速率、腔室内的气体温度分布以及火源根部附近的气体浓度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根据火焰熄灭的原因,燃烧可分为缺氧熄灭模式和燃料耗尽熄灭模式.在缺氧熄灭模式下,顶部开口尺寸对燃料消耗率、质量损失速率和气体温度分布的影响较小;火灾进入燃料耗尽熄灭模式后,质量损失速率以及气体温度均随开口尺寸增大而增大.同时,随着开口的增大,火焰熄灭时的氧气浓度变大.在项部开口腔室火灾中,燃烧开始后,烟气在腔室内迅速沉降并充满整个腔室,“双区模型”不再适用.  相似文献   
30.
为揭示丙烷-空气层流火焰向湍流燃烧转变过程中的基本结构和燃烧反应区的反应特性, 运用高速摄影和纹影摄像技术实时记录了丙烷-空气预混火焰由层流向湍流的转变过程, 得到了火焰结构形状的变化规律. 结合离子探针和微细热电偶测试技术, 根据实测结果分析了丙烷-空气爆炸过程中传播火焰的基本结构, 揭示了燃烧反应区的反应特性、反应强度及温度分布规律, 研究发现层流预混火焰中也存在小尺度湍流燃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