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现状及发展   74篇
综合类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度对瓦氏黄颡鱼仔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经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并在24 5 ℃条件下孵化获得仔鱼, 观测了20 ℃,23 ℃,26 ℃和29 ℃仔鱼发育过程中的各项参数, 结果表明: 卵黄囊期历时分别为8 21,7 41,6 61,5 61 d; 饥饿半致死时间分别为13 01,11 01,10 01,9 01 d; 卵黄囊期仔鱼体质量的净增加量分别为2 74,3 00,4 66,3 02 mg;体长净增加量分别为3 92, 4 10, 5 20, 3 32 mm; 特殊体质量每天增长率分别为10 01%, 11 06%, 21 20%,14 05%; 特殊体长每天增长率分别为6 29%,7 22%,10 75%,7 32%. 体质量和卵黄囊体积呈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p<0 05).  相似文献   
2.
细菌的运动     
在大草原上飞奔的猎豹往往会给人留下风驰电掣的深刻印象,这种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时速可达110公里,飞速奔跑的能力对于猎豹在大草原上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同猎豹一样,在漫长的自然演化过程中,几乎所有动物都获得了相应的运动能力,这使它们能够躲避天敌、捕获猎物。 运动世界谁与争锋 在微小生命——细菌的世界中许多成员在进化中也同动物一样获得了运动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它们的重要性决不亚于运动对于动物的作用。虽然细菌的个头小,但它们的运动速度却相当惊人,许多细菌每秒钟前行数十微米,逗点弧菌  相似文献   
3.
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生命赋予的活力,无数生命构成了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看不见的微生物世界也是一个多样性的微生命世界,它们和其他生命一起绘出了这个星球上一道最绚丽的风景,微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微生物的类群、种群、生理功能、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以及基因组差异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振荡器在气体环境下的振动,讨论了气体密度、环境温度对碳管间摩擦力及振荡频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管间摩擦力随气体密度的增大及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分子的碰撞将导致碳管的品格变形,从而极大改变碳管间的初始理想匹配状态,导致摩擦力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管原子热振动振幅增大和高能量声子的激发,使得碳管振动的机械能更容易转化为热能而被耗散,导致摩擦力增大.气体密度的增大和环境温度的升高,都将导致振幅衰减加快,振荡频率增大.通过与真空状态下的谐振子相比,气体分子与管壁的碰撞是造成能量耗散的一个主要原因,气体环境的阻尼可能是导致碳管谐振子在工程实际中失效的主要原因,其次,环境温度对谐振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低温工作条件对谐振子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借鉴经典动力学中约束力的思想,提出了一种编队卫星构形精确保持的非线性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将非线性和摄动条件下编队卫星构形保持问题转换为带有完整约束的拉格朗日动力学系统,然后将问题转换为一组微分代数方程,通过求解微分代数方程,确定编队卫星构形保持的非线性控制律.由于借鉴了约束力的思想,该方法自然地利用了编队卫星动力学系统的力学特性,具有节省能量和高精度的特点.通过对线性和非线性条件下空间圆编队卫星构形保持问题的仿真,验证了提出的非线性控制方法的这些特性.  相似文献   
6.
在自行研制的杯式燃烧器的基础上,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水蒸气抑制熄灭甲烷/空气扩散火焰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火焰抑制熄灭现象产生的过程与作用机理,得到了临界灭火浓度与协流氧化剂流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蒸气抑制熄灭杯式燃烧器扩散火焰是典型的局部火焰熄灭机理.随着水蒸气浓度的增加,杯式燃烧器扩散火焰的根部首先向内收缩并悬举至新的稳定高度,当根部反应核的燃烧速率随着火焰温度下降受到极大抑制后,火焰根部的预混区将因更多水蒸气的扩散稀释作用而无法继续维持火焰向外的振荡传播过程,火焰会脱离燃烧杯面而熄灭.破坏火焰根部核心燃烧区的反应条件是熄灭扩散火焰的关键.水蒸气临界灭火浓度在一定的氧化剂流量范围内不依赖于空气流量,在临界灭火浓度曲线上存在一“平缓区”.实验测得的临界灭火质量百分比浓度分别为水蒸气(16.7±0.6)%、二氧化碳(15.9±0.6)%、氮气(31.9±0.6)%,与数值模拟结果合理吻合.  相似文献   
7.
卫星低频电磁辐射在轨探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地球空间探测双星计划探测一号卫星上的磁场波动分析仪的原始数据, 分析了探测一号卫星在轨电磁辐射的特性. 结果显示卫星的电磁辐射主要集中在30 Hz以下. 在30 Hz以上, 卫星的电磁辐射最多延伸到 190 Hz左右, 而且强度明显减弱. 在 190 Hz以下的卫星电磁辐射具有与卫星姿态相关的长周期变化. 在 190~830 Hz的范围的电磁辐射有不明显的长周期变化特征. 830~3990 Hz范围的电磁辐射没有长周期变化特征. 卫星电磁辐射的长周期变化是由卫星姿态变化造成的. 卫星姿态变化引起卫星太阳方位角变化. 卫星太阳方位角越大, 卫星电磁辐射越大. 卫星太阳方位角从90.6增加到93.6, 低于10 Hz以下的电磁辐射约增大为原来的9倍, 10~190 Hz范围的电磁辐射大约增加到原来的1.6倍. 卫星在<10和10~190 Hz范围内的电磁辐射强度与卫星太阳方位角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0和0.91. 卫星在光照情况下的电磁辐射要比卫星在阴影情况下大. 卫星太阳能帆板电流产生的电磁辐射是卫星电磁辐射主要来源, 约占整个卫星电磁辐射的87%(低频段<150 Hz)和94%(高频段>150 Hz). 这些中国首次对卫星电磁辐射的在轨探测结果对于我国未来相关科学和应用卫星的设计方案的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草酸既作为络合剂又作为沉淀剂,采用络合沉淀凝胶法(CPG法)制备干凝胶前驱物。在空气中200-850℃,2-10h烧结前驱物得到产物。产物经XRD,XPS,ESR和TGA-DTA测试,结果表明450℃,烧结2-3h产物即为单相LiNiVO4,产物经850℃烧结10h仍稳定。LiNiVO4中阳离子价态分别为Li 1,镍为混合价态Ni 和Ni 3,钒也为混合价态V+5和V+4。LiNiVO4可以表示为[Vx^4 V1-x^5 ]A[Li^ Nix^3 Ni1-x^2 ]BO4(O≤x≤1),同时还对干凝胶的热分解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肠道内变径胶囊微机器人空间磁力矩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以相邻异向径向磁化瓦状多磁极组成的圆筒式永磁体为外驱动器,以胶囊机器人内嵌同磁极结构永磁体为内驱动器,在外驱动器旋转磁场的磁机耦合作用下,驱动变径胶囊机器人在肠道内旋进的驱动控制方法.根据等效磁荷法建立了偏心状态下磁驱动力矩普遍性数学模型,对驱动力矩与驱动器磁极结构参数的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该驱动方法具有驱动力矩大、安全可靠等优点,变径胶囊机器人由径向间隙自补偿,显著提高了在肠道内的驱动能力,该磁驱动系统在人体肠道内具有良好的医学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H原子在清洁与空位缺陷Mg(0001)表面的吸附与扩散性能进行了研究.吸附能与扩散能垒的计算结果显示:H原子倾向吸附于清洁Mg(0001)表面的fcc与hcp位,其中fcc位的吸附更为有利;H原子在Mg(0001)表面扩散时,所需克服的最高扩散能垒为0.6784eV;表面结构影响H原子从Mg表面向体内扩散,表面到次表面扩散较慢,次表面至体内扩散却较快,表面结构的影响仅局限在Mg表面的顶两层;空位缺陷的存在,一方面增强了Mg(0001)表面对H原子的化学吸附能力,另一方面提供更多通道使H原子更容易实现向Mg体内进行扩散,且扩散至体内的H原子主要占据四面体的间隙位.电子态密度(DOS)的分析结果发现:相对于hcp位而言,H原子吸附于Mg(0001)表面fcc位体系,在费米能级处具有较低的电子密度N(EF)值,且在费米能级以下具有更多的成键电子数;而空位缺陷Mg(0001)表面H原子吸附能力的增强归因于空位的存在改变了Mg表面的电子结构,使表层Mg原子在低能级区的成键电子向费米能级处发生转移,从而提高了Mg表面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