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03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针对玻璃钢施工,方法复杂、效果不理想的难题,设想以短切玻璃纤维丝代替传统意义上的玻璃纤维布,使玻璃钢具有流动性,易于涂敷。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并最终确定产品配方。  相似文献   
42.
以湖北省钟祥县境内开采的高钠质瓷砂为主要原料,试制出了适合低温快烧的玻化砖配方,经1 170 ℃的最高温度焙烧,可制得无釉玻化砖。其瓷化完全,具有良好的技术性能,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可作外墙或地面装饰用。  相似文献   
43.
44.
用硅质煤矸石配料烧制硅酸锌结晶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5.
对多热源合成SiC冶炼炉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冶炼炉内的温度分布、热流强度以及温度梯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了多热源合成SiC的传热传质规律.研究表明,由于多热源之间的屏蔽作用与热能叠加作用,导致多热源合成SiC技术比Acheson单热源炉的单炉产量提高48.1%,特、一级品率提高30%,节能10%以上,并且杜绝了单热源生产中频繁喷炉事故,使生产更安全.  相似文献   
46.
影响SiC泡沫陶瓷浆料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碳化硅水基浆料相对沉降高度的测量及不同实验条件下浆料粘度的测定。研究了添加剂用量、固相含量及剪切速率对碳化硅泡沫陶瓷用水基浆料稳定性、触变性及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料的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加而减小,随固相含量增大而增大。而且具有明显的时间依附性。添加剂PAM的最佳质量分数为0.0896,固相含量在62%左右。浆料的稳定性、触变性较优。  相似文献   
47.
以煤和石英砂为原料,在自制双热源煤新型气化炉上实现了煤炭新型气化,测试了气化产物,从气化原料的高温结构相变和气化反应过程热力学分析出发,研究了煤新型气化机理.结果表明:双热源煤新型气化的产物除了富含CO的煤气外,还包括大量SiC副产品,其晶相以3C-SiC(77.99%)和6H-SiC(19.28%)为主,煤气中可燃气体浓度为86.9%~90.5%,产率5.0 m3/h;气化炉内不同温区,煤气产生原理不同,0~1 400℃温区,煤气主要来源于原料干燥和煤热解反应,1 400~2 600 ℃温区,煤气主要来源于多孔焦碳与SiO2(l),SiO2(g)及中间产物SiO(g)的电热还原反应,同时伴生副产品SiC;各气化反应阶段所产煤气总量为该时刻所有温区所产煤气总和.  相似文献   
48.
以几种常见的扩布装置为例,深入分析了从针筒到牵拉辊各阶段织物张力状态,最后提出了大筒径针织圆机上较为合理的扩布形式。  相似文献   
49.
用绝热氧化法净化瓦斯气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瓦斯爆炸的危害,提出了一种防治瓦斯爆炸的新方法,即绝热氧化法。该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接近爆炸浓度的含瓦斯气体稀释至爆炸浓度以下,再通过负压转移系统送入瓦斯绝热氧化净化系统,并对残余气体进行二次处理,使瓦斯气体中的CH4氧化成无爆炸危险的CO2和H2O。实验是在CH4≤5%的条件下进行的。实验采用了自行设计的密封式瓦斯绝热氧化净化装置。  相似文献   
50.
针对计算机视觉在图像识别和三维模型构建中的广泛应用,本论文对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三维重建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首先分析了当前三维模型重建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基于机器视觉的三维重建技术应用,给出了基于特征点的三维模型匹配方法,探讨了三维重建机制的步骤,对于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视觉在三维重建技术方面的应用水平具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