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22.
基于自然风特性,通过考虑结构节点间风速时程的空间相关性,采用多维AR模型模拟主梁和桥墩节点随机脉动风速时程,利用FPE准则和AIC准则确定模型阶数,并对模拟过程中的自回归顺序、功率谱密度等问题进行研究.对兰新二线铁路白杨河大桥采用多维AR模型模拟各节点的脉动风速时程,结果表明:当AR模型阶数为4时,模拟功率谱与目标功率谱吻合较好;当自回归顺序颠倒时,模拟功率谱明显偏离目标功率谱.  相似文献   
23.
风荷载-列车-大跨度桥梁系统非线性耦合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桥梁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因素,建立了风-列车-桥梁系统耦合振动分析模型.以某大跨度钢桁梁桥为例,计算了静风及脉动风荷载的不同作用效应、风速及车速变化对桥梁位移极值的影响及桥梁几何非线性因素对结构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时要综合考虑风荷载的动力作用,风速及车速变化对桥梁位移极值均有较大影响,桥梁的线性及非线性位移时程曲线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24.
既有桥梁墩台自振频率测试的冲击振动试验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一种测量既有桥墩自振频率的新方法,即冲击振动试验法(IVTM).该方法是用重锤击打桥墩,测量桥墩顶部的响应并对其进行傅立叶解析,通过比较响应的幅值谱和相位谱来确定桥墩的自振频率.试验时可仅在墩顶布置一个传感器,因而试验相对较简单,试验费用较低,可以用来方便准确地对大量桥墩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25.
铁路桥梁的动力行为(动挠度、动加速度)是桥上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基于列车动力指纹线和桥梁动力指纹线的概念,将列车激励简化为一组移动集中力,从理论上推导出了列车动力指纹线的数学表达式,提出了简支梁跨中竖向最大加速度的简化计算方法,据此得到车桥发生共振时列车速度,从而可以快速计算简支桥梁的动力行为。通过实例验证了文中方法的可行性,并分析了车桥共振的发生机理、影响参数,以及桥梁加速度计算时高频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采用车辆—结构—土层—建筑物的二维共同作用模型分析了地铁列车振动在地面的传播特性,并计算了地面上不同位置、不同层数的建筑物的振动响应及隧道深度不同时地铁列车振动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环境及周边建筑物的振动影响正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此问题及国内外研究状况作了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28.
推导了Winkler弹性地基梁单元的固端弯矩和等效结点荷载的计算表达式.考虑的荷载条件有三种:跨内集中弯矩、跨内集中横向荷载和部分分布的均布荷载.为了分析地基相对刚度对等效结点荷载的影响,对不同地基相对刚度条件下的固端力和等跨普通梁单元进行了对比,表明弹性地基梁的固端力总是小于普通梁单元,但在地基相对较软弱时,弹性地基梁和普通梁的固端力差别很小  相似文献   
29.
北京地铁5号线天通苑站至天通苑北站之间铺设了一段长为171 m的梯形轨枕轨道试验段.为了得出符合城市轨道交通实际情况的轨道不平顺谱,对梯形轨枕轨道试验段进行了轨道不平顺测量,并对轨道不平顺功率谱进行了拟合,得出了拟合曲线的特征参数.通过对测量结果进行幅值分析和功率谱分析可知,北京地铁5号线梯形轨枕轨道试验段的轨道平顺状态较好.  相似文献   
30.
顾戌华  夏禾  陈上有 《甘肃科技》2007,23(5):97-100,198
介绍了高速列车与桥梁系统的动力响应研究的意义,建立了不计质量的移动力、移动集中质量、传统小车和直线电机小车的分析模型,并推导了与之相应的车桥动力平衡方程及其解的表达式。利用编制的小车过桥FORTRAN程序,对不同工况下高速行驶的小车与简支桥梁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得出了高速列车与桥梁系统的一些动力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