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7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用改进的Ag—I法染示核仁纤维区,并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分裂间期时莱哈衣藻核仁纤维区为由细线样结构组成的索状结构;用电子计算机对衣藻核仁纤维区的超薄连续切片进行三维重组,其结果进一步显示核仁纤维区的索状结构是扭曲旋转绕成一团的。  相似文献   
22.
小环藻(Cyclotella)是硅藻中较常见的一属。个体形态细小,有些种类彼此差异细微,鉴定时颇为困难。传统的方法是以小环藻壳体的形状及瓣面花纹的不同结构进行分类。其中壳面边缘区每10微米的线纹数是一重要的分类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小环藻壳体直径很小,有的不足10微米,在度量时常有不同的结果。本文通过比较几种度量结果的异同,提出用数学计算克服传统度量误差并使之规范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24.
报导了近年来对硅藻短缝藻属若干波缘变种的研究成果,对容易混淆的4个波缘变种:蓖形短缝藻波缘变种,单峰短缝藻热带变种。巨大短缝藻波缘变种及月齿短缝藻伸长变种进行表态学及分类学的比较研究,并就短缝藻属的一些问题提出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25.
26.
南海大鹏湾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1990-1992年对大鹏湾进行的赤潮生态研究,共鉴定浮游植物252种,其中1个新种-中华拟菱形藻。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分布状态,对优势作了统计;分析了大鹏湾浮浮液藻类的生态型,其中以近岸暖水种居多;对赤潮生物和有毒种类进行了界害,并讨论了大鹏湾 与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的异同。  相似文献   
27.
比较研究了有壳甲藻甲片的处理和观察方法,包括2种甲片分离法:壳壁剥离法和原生质去除法;5种甲片染色法:锥虫蓝法、固绿法、I_2-HI-水合氯醛法、I_2-KI-水合氯醛法和荧光染色法。发现用荧光染色和经壳壁剥离法处理后用I_2-KI-水合氯醛染色液染色的样品,观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8.
光密度法测定微藻生物量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为准确而又快速的测量微藻生物量。方法:选用15种不同微藻,在实验室中分别测定其细胞密度及光密度并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同时采用吸光系数来估算浮游植物生物量。结果:得出了浮游植物光系数与细胞碳含量(即生物量)的回归方程:lg(m)=-1.0465ln(x) 4.2551.结论:这是一种利用光密度法来测量微藻生物量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
30.
本文首次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海南岛硅藻羽纹纲菱形藻属 NitzschiaHassall 的14种,4变种,为中国硅藻志的总编提共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