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8 毫秒
21.
自然哲学和工程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范畴是构建哲学系统“大厦”的“基石”和“砖瓦”,仅仅有一堆“基石”和“砖瓦”自然不能说那就是一座完整的“大厦”,但如果没有“基石”和“砖瓦”,所谓的哲学“领域”就会成为一个连“砖瓦”也没有的“空场”或“空洞”了。 在哲学领域中,各个哲学分支是既有区别同时又互相联系的。哲学领域中各个哲学分支相互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或重要形式就是不同哲学分支的哲学范畴之间常常会存在  相似文献   
22.
工程知识是不同于科学知识的一个独立的知识类型和知识形态,它是工程知识论的基本研究对象。工程知识和科学知识是不同类型的知识。认识工程知识可有两个进路,而其关键点则是从"两类物质世界"出发看工程知识。波普尔的世界1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类物质世界——天然物理世界和人工物世界,后者是"有知识内蕴其中"和"依赖于人类认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两类物质世界分别与科学知识和工程知识存在着重要而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3.
虽然我国的心理学教科书中都明确区分了“感觉”和“知觉”,可是,我国的哲学论著却大都把“感觉”和“知觉”混为一谈,鲜有例外者。由于感觉是知觉的“材料”和“组成部分”,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别是对于正常人来说,感觉总是“立即”“自动地”综合为知觉,人很少有孤立的感觉,这就使感觉和知觉  相似文献   
24.
吴彤教授受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托,邀请了几位在科学实践、技术哲学、工程哲学和产业哲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对此进行专门研究的正在成长的学生,对“科学实践”、“技术实践”、“工程实践”和“产业实践”及其“实践的规范性”进行讨论,组成了这组笔谈,现成组发表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25.
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都是首先在欧美国家兴起的,可是,工程哲学却是于21世纪之初在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同时兴起和基本同步发展的。文章简要介绍了2002年以来工程哲学在中国和欧美国家发展的重要事件和已经发表的重要著作,最后,简要评论了东、西方工程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6.
关于工程师的几个问题--"工程共同体"研究之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工程共同体主要由工人、工程师、投资人、管理者构成。本文从多种社会关系中分析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特点,指出工程师所拥有的工程知识是与科学知识性质不同的另一类知识,工程知识与科学知识一样都是知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文中还指出工程师职业本身的特性使工程师容易陷入“边缘人”困境,这使工程师在职业自觉和职业伦理方面经历了困难的历程,文章最后简要地分析了有关工程师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7.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哲学中,波谱的证伪主义普经是产生了最大的影响的科学哲学理论;然而,9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经济学哲学家提出需要用波普后方法论来取代波普方法论。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这些经济学哲学家的主要进路和观点,并通过对这些主要进路和观点的分析析指出:介导波普后方法论及是西方哲学中的解释转向,社会向和经济学中的博奕论转向在经济学哲学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28.
吴彤教授受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托,邀请了几位在科学实践、技术哲学、工程哲学和产业哲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对此进行专门研究的正在成长的学生,对"科学实践"、"技术实践"、"工程实践"和"产业实践"及其"实践的规范性"进行讨论,组成了这组笔谈,现成组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9.
关于囚徒困境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囚徒困境是博奕论中的一个重要范例,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等广泛的领域。本文简要地介绍和评述了中外学者在这个问题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及进行解释时提出的多种见解。囚徒困境提示的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个人主义与道德主义的关系深化了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本文最后介绍了用计算机比赛方法研究重复的囚徒困境和合作问题的成果,分析了"一报还一报"程序取得成功和合作得以出现的原因和条件。  相似文献   
30.
目前,虽然创新——这里指的是理论上的创新——已经成为了一个口头禅,可是,真正的理论创新并不多见。于光远师提出了关于四种消费品的理论,我和许多人一样,认为这是令人赞叹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