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7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科学史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科学史四种可能的意义和用处:为科学服务、为现实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为学术而学术。  相似文献   
12.
首届全国科技史教学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协办的“首届全国科技史教学研讨会”,2006年8月21-22日在北京邮电疗养院召开。会议正式代表60人,列席代表15人,代表来自35个高校和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3.
追思自然:一个正在浮现的哲学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技术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科技哲学(自然辩证法)名为哲学的二级学科,实则无所不包,学科名实之间向来严重冲突,以致学科建设举步维艰。原因在于这个学科杂合了三重各不相干的历史来源和构成因素,以致无法做单纯的学科定位:第一,它来自德国古典自然科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自然哲学》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学术范式;第二,它的马克思主义背景注定了它在中国的政治角色和政治功能,它要指导中国共产党从而中国政府的科学政策与科学家政策;第三,特定历史时期大口袋式的整合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跨学科研究。大体来说,目前这个学科有两个群体即哲学群体与社会学群体,两大阵地即教学阵地(主要指理工农医研究生的政治必修课)和科研阵地。两个群体正在分化,应当分头搞学科建设;政治功能弱化,应注重向素质教育功能转化。  相似文献   
15.
把“科学技术哲学”作为哲学学科来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协办的“首届全国科技史教学研讨会”,2006年8月21—22日在北京大学周边的北京邮电疗养院召开。会议正式代表60人,列席代表15人,代表来自35个高校和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话转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国盛 《科学》1999,51(3):39-42
  相似文献   
18.
自然哲学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哲学家康德曾写道:“有两样东西,我们越是持久和深沉地思考着,就越有新奇和强烈的赞叹与敬畏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我们内心的道德律。”这段极其诚挚的文字真实地道出了人类几千年的心声,星空宇宙的确是人类持久思索的神奇对象,宇宙论问题今天依然是科学和哲学密切关注的主题之一。在我国哲学界,宇宙论尤其受到青睐,经常引起热烈的争论。本文打算在总结西方宇宙论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对有关哲学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的科学传播有三个名称:科普、科技传播和科学传播,分别代表科学传播的三个群体和三种模式。由中国科协所主导的科普是主流和正统,拥有国家主义、功利主义、科学主义三重特征,近20年来有边缘化趋势。科技传播的研究者主要是传播学家,主要关注传播手段和传播效率,与科普理念没有冲突。科学传播的倡导者主要是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挑战主流和正统科普的三大意识形态。以北大科学传播中心为标志,形成了中国科学传播的批判学派。三种模式仍然处在剧烈的互动和融合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