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51.
高玮 《实验室科学》2005,(2):129-131
分析了高校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现状,介绍了在新形式下教师和学生应如何面对创新教学新模式,提出了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52.
高玮  李军  吴挺深 《广东科技》2011,(24):176-178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学恒虚数和非线性滤波技术的新型控制策略。通过对滤波回路与控制系统闭环回路频率特性的分析,得出了该控制策略组成的控制系统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具有较好的频率特性的结论。将该技术用于珠海金湾电厂2号600MW超临界机组过热汽温控制系统的优化之中,实际的投运效果表明:优化之后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  相似文献   
53.
文章对黑喉石即鸟Saxicola torquata stejnegeri(Parrot)雏鸟的详细生长情况进行了描述.包括从0.5 d到12.5 d雏鸟离巢前的12~13 d,同时对雏鸟的体温也进行了测量.结合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雏鸟的三个生长阶段.即变温阶段(0.5~4.5 d)、积累阶段(5.5~8.5 d)和恒温阶段(9.5~12.5 d).  相似文献   
54.
对大山雀(Parusmajor)和沼泽山雀(P.palustris)巢地选择中17个生态因子作了比较研究,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得知:两种山雀在9个环境因子中都以平均树高(y2)、中心上层植物盖度(y4)和树种多样性(y5)三个生态因子判别力最强.为主要环境因子;两种山崔在8个洞因子中都以洞口短径(x2)、洞口内径(x5)和洞底短径(x8)三个生态因子判别力最强,为主要洞因子.在巢地选择中洞因子比环境因子相对重要(x2=26.22>13.99)两种山雀巢地选择中的区别是:3个主要环境因子中,大山雀与沼泽山雀相比较差异极显著(fmd=6.02>f0.01);3个洞因子中沼泽山雀与大山雀相比较差异极显著(fmd=6.02>f0.01).  相似文献   
55.
在吉林左家自然保护区,对次生阔叶林中的普通进行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窝雏数的在巢雏鸟生长发育存在显著差异(t-检验P<0 05),且各生长参数出现差异的日龄有所不同.对不同窝雏数雏鸟的体重生长状况进行了比较,发现出飞前雏鸟的平均体重与窝雏数呈负相关.该区域普通的平均窝雏数为(7 59±0 94)只(n=17).对不同窝雏数的亲鸟的日活动进行了全天观察,发现亲鸟喂食次数、清理粪便次数与窝雏数呈显著正相关(F-检验P<0 05).  相似文献   
56.
人工巢箱条件下大山雀(Parus major)的最佳窝卵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鸟类繁殖季节,通过悬挂山雀类人工巢箱,确定了大山雀(Parusmajor)的常见窝卵数与最佳窝卵数.大山雀常见窝卵数为11枚(10.85±0.14,n=115).随着窝卵数的增加,卵重和卵体积逐渐增大,雏鸟出飞数、出飞率也相应地增加,达到窝卵数为11枚后有下降趋势.不同窝卵数的出雏数差异极显著(x2=39.016,df=6,P=0.000).回归分析表明:窝卵数与繁殖成功参数存在二次函数关系.运用二段最小平方法拟合,窝卵数与繁殖成功参数的回归方程为:窝卵数=11.1731-0.0305×卵重(W) (6.241603E-006)×卵体积(V) 1.1105×出雏数-0.0205×出飞数 0.5881×出飞率-12.6394×孵化率(R2=0.9691,P<0.01).为此,验证了常见窝卵数就是最大生产力窝卵数的Lack假说.也验证了个体最优化假说(IOH).  相似文献   
57.
利用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分析了鹀属(Emberiza)4种鹀(三道眉草鹀Emberi za cioides, 白头鹀Emberiza leucocephala, 白眉鹀Emberiza tristrami, 灰头鹀Emberiza spodocephala)基因组DNA的多态性. 在选取的39对引物中, 有11对能得到重复性好的多态性扩增条带, 每对引物扩增带数为27~76. 共得到535个标记位点, 其中429个为多态位点, 多态位点 比率达801%; 在UPGMA聚类关系图中, 4种鹀聚成一大类, 三道眉草鹀与白头鹀、 白眉鹀与灰头鹀分别两两相聚. 结果表明, AFLP可用于分析鹀属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8.
本文根据1963—1965年和1974—1976年的参季野外调查和定点于不同林带生境的资料,综合报道了长白山区的冬季鸟类组成、分布、数量以及生态习性。分析了参季鸟类在长白山区分布规律及生态习性方面的特点。根据冬季鸟类的组成及生态习性的特点,提出对各季狩猎鸟类资源和合理利用的(乙心)见。  相似文献   
59.
目前针对交叉裂隙偏流现象的研究只局限于达西情况下,而实际工程中地下水渗流常常出现高速非达西现象。基于已有研究的基础,利用Fluent软件分别对不同隙宽比和不同粗糙度的交叉裂隙中的渗流进行数值模拟,以研究交叉裂隙在高流速下的非达西偏流效应特性。通过设置变量裂隙和参照裂隙,探讨两条支裂隙隙宽比以及节理粗糙度系数JRC对达西与非达西情况下偏流量的影响;同时对比了不同隙宽、不同粗糙度的单裂隙的渗流量与交叉裂隙分支裂隙的渗流量。结果表明相比于单裂隙,高流速下交叉裂隙各支裂隙的惯性项系数β减小;这种现象在宽裂隙及粗糙度较小的裂隙中尤为明显;并且在高速非达西条件下,交叉裂隙中的偏流现象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隧道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步,运营隧道的数量和规模都有了明显的增长,因此,运营期隧道的日常检测也逐渐成为大家所关注的问题。当前隧道病害检测方法主要分为无损检测和破损检测。破损检测影响隧道的使用寿命,所以目前的主要检测方法为无损检测。本文通过隧道无损检测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主要介绍应用比较广泛的地质雷达和比较有应用前景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首先,对地质雷达的发展和在国内外隧道工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分析地质雷达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其次,介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设备,并对其在国内外一些隧道检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最后,对两种检测技术在隧道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合理建议。研究发现,采用单一技术进行隧道变形与衬砌表面情况检测,或只分析隧道衬砌厚度及衬砌背后的不密实情况,无法定量分析隧道在运营期的健康状况,无法实现对隧道经济、合理的养护。因此,多种隧道检测仪器联合使用将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而地质雷达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联合使用可以内外兼顾,是隧道检测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