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2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紫外线是敌是友敌 敌 夏天10~16时紫外线最强,常达7~9级,如果此时让宝宝直接暴露在阳光下,过强的紫外线会灼伤宝宝的皮肤,尤其是宝宝的眼球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受到伤害.晶体因经受不住强紫外线的侵袭,会出现晶体混浊,引发日光性白内障.紫外线还会穿透角膜,对视网膜黄斑区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22.
23.
24.
本文采用系统分析、优化和数字仿真的方法,通过仔细分析研究红外制导的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技术现状和未来十年可能达到的技术水平,对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最大有效射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得到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结论。文章中详细分析了提高最大有效射程的减小阻力和增加动力的两大技术措施,初步设计了导弹的气动外形、各个分系统的尺寸和重量构成,初步设计了动力装置的推力特性。  相似文献   
25.
本文给出了对流扩散方程的一种指数型三层显式差分格式,分析了它的相容性、稳定性、单调性和极值性,并给出了一个数值例子。  相似文献   
26.
27.
在好氧条件下分离获得一株苯并三唑类化合物(Benzotriazoles, BTs)降解菌, 通过16S rDNA测序和数据库比对分析显示与Pseudomonas.taiwanensis BCRC 17751同源性最高, 并将该菌株命名为Pseudomonas.BTs.该菌株在外加碳源存在时能够以不同的速率降解3种典型BTs(苯并三唑, BTri; 5-甲基苯并三唑, 5-TTri; 5-氯-苯并三唑, CBT), 但无法以BTs为唯一碳源.测试了Pseudomonas.BTs利用11种外加碳源作为生长基质共代谢BTs的效果.结果表明:外加碳源投加质量比(mC:mBTs)=1 000:1时比100:1的情况更有利于BTs的共代谢.在11种外碳源中, 葡萄糖、谷氨酸钠和乙醇最有利于Pseudomonas.BTs共代谢BTs, 而当以苯酚、麦芽糖、淀粉作为外碳源时, BTs的共代谢完全没有发生.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率质谱联用技术鉴定了Pseudomonas.BTs转化BTri、5-TTri和CBT的产物.结果表明:3种BTs化合物具有相对一致的转化路径, 包括异构化、甲基化、甲氧基化以及其它官能团的加成反应.多数产物为首次被发现.研究结果可以为探索微生物转化BTs的机理、优化去除BTs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当前,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专业的汽车维修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且由于目前在职业技术类院校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直接促进了虚拟仿真软件在汽车维修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该文先介绍目前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实训教学现状,进而对虚拟仿真软件在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9.
计算在不同温度 (非共振情况 )下 18F(p,α) 15O与 18F(p,γ) 19N e两反应道分支比 .在 (2~3 )× 1 0 7K温度范围内其分支比 R约为 0 .5 3 .这表明在核反应 18F(p,α) 15O与 18F(p,γ) 19N e相当 .这将直接影响 18F太阳中微子的流量  相似文献   
30.
随着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在计算、存储和网络等方面的资源受限问题突出,现有移动终端往往不能够很好地支持复杂高端应用的运行。目前克服资源受限问题的解决方法之一就是将终端计算任务卸载迁移到云上,通过将计算任务转移到云端,能够提高任务处理效率并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和设备时延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由此需要对移动云计算任务卸载问题进入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是介绍任务卸载迁移过程中的卸载策略,以及任务卸载的系统框架及相关技术。通过对任务卸载进行系统分析之后,探讨了卸载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与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