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微痕分析确认万年前的复合工具与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锛状器是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一种典型打制石器. 它的形态与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锛毛坯极为相似, 但其功能和具体使用方式无法确定. 我们以泥河湾盆地虎头梁遗址出土的锛状器为研究对象, 采用微痕分析的方法, 在显微镜下观察保留在石器表面特别是刃缘处的细微痕迹, 并结合从模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 对其进行功能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这组石器是装柄使用的复合工具, 确定了锛状器作为加工木料的石锛使用, 是磨制石锛的雏形. 微痕分析从技术手段和研究思路两方面完善了从石器中提取人类行为信息的途径, 为研究人类在环境变化中采用复杂技术、调整石器功能的适应策略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中游地区末次冰消期新旧石器文化过渡的气候背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夏正楷  陈戈  郑公望  陈福友  韩军青 《科学通报》2001,46(14):1204-1207
对山西吉县柿子滩遗址进行的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结果表明,该遗址所在的黄河中游地区,在35-9.4kaBP期间始终是草原环境。其中35.1-17.0kbBP属末次冰期,气候寒冷干燥,为荒漠草原环境,晚期出现寒冷较阴湿的草原环境;17.0-11.9kaBP属末次冰梢期早-中期,以温和干燥的草原植被与温和半干燥的、生长有少量落叶阔叶树的草原植被多次交替为特征;11.9-10.5kaBP再次出现寒冷干燥的冰期气候,为荒漠草原环境;10.5-9.4kaBP气候温和半干旱,并向温暖湿润方向发展,前期为草原环境,后期过渡为生长有较多落叶阔叶树的草原环境。细石器作为新旧石器文化过渡时期的标志,主要分布在17.0-11.9kaBP,末次冰梢期早-中期相对温暖干燥且多变的草原环境有助于细石器文化的出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末次冰期阶段是早期现代人(即晚期智人)在亚洲扩散、演化的重要时期. 我国宁夏水洞沟遗址在年代上处于MIS 3 晚期, 出土的遗迹、遗物显示了典型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特点: 石器类型呈现多样化和标准化、使用骨器、大量制作鸵鸟蛋皮串珠饰品、大规模使用火塘、居住面存在功能分区以及人类营生方式发生转变. 这些特征从文化的角度展示了MIS 3 晚期阶段的现代人行为, 为讨论中国早期现代人群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考古学视角. 同时, 营生方式的转变反映了“广谱革命”对本地古人类造成的影响. 本文从人类行为生态学的角度阐释了发生这种转变的动态机制.  相似文献   
14.
水洞沟遗址沉积-地貌演化与古人类生存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水洞沟遗址是中国北方具有特殊学术意义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该遗址剖面是中国宁夏-内蒙干旱区晚更新世-全新世具有代表性的标准地层, 它蕴含古人类活动遗存, 保存丰富的孢粉和脊椎动物化石记录, 建议将该遗址晚更新世剖面定为“水洞沟组”标准剖面. 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在水洞沟地区活动的年代为30~24 ka BP, 属MIS3阶段晚期. 当时气候较现今温暖湿润, 植被为阔叶疏林草原, 食草动物繁盛; 水洞沟小河已经形成. 由于降水较多, 沿河形成一些积水洼地, 水草丰盛, 环境条件适于古人类狩猎和栖息. 新石器时代古人类在此活动年代为9~5 ka BP, 环境条件与MIS3阶段时大致相同, 适于古人类生存. 由于尚未发现未次冰期冰盛期古人类生存的证据, 推测气候进入盛冰期时, 人类一度离开本区, 说明气候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