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5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白春礼 《科学通报》2020,65(27):2931-2932
正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技术之源,是科技进步的先导,是自主创新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11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深刻指出,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只有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不断强基固本,才能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必须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我国基础研究的繁荣发展和原始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22.
23.
白春礼 《科学通报》2009,54(14):1941-1944
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让中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 迎来“光与电”. 随着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 绿色环保成为印刷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宋延林等科研人员采用不同于现有感光成像的思路, 提出了基于微/纳结构亲/疏水可控转换原理的打印制版技术, 直接打印形成了具有相反浸润性(超亲油/亲水)的图文区和非图文区, 彻底克服了传统制版技术的环境污染问题, 简化了制版工艺, 降低了成本. 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在研究思路、工艺流程和制版材料等方面与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computer to plate, CTP)有本质的不同, 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 (1) 省去了感光预涂层及其冲洗化学品, 在从根本上消除环境污染的同时, 大大降低了成本; (2) 简化了制版流程, 无需暗室避光操作, 并省去了曝光、冲洗、晒版等环节; (3) 直接在印版上打印图文, 减少了图像转移次数, 图像再现性好, 无需拼版、修版, 图文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4.
程驿 《科学通报》1999,44(14):1520-1523
为探索稀土经消化吸收的可能以及进入血液后对红细胞膜结构和通透性的影响,用原子力显微镜和Fourier红外去卷积技术对20mgCeCl3/kg体重剂量连续灌胃70d的Wistar大鼠红细胞膜精细胞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虽大鼠红细胞保持其完整性,但其表面的颗粒状膜蛋白的二级结构有改变,发生聚集、交联,脂区扩展,形成“畴”结构,此结构可能与红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5.
烷基硫醇分子自组装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分子自组装在当今学术界已成为一项极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从自组装的提出到今,经过各国科学家和学者的不懈努力,研究工作已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对自组装的发展史和自组装成膜的基本原理做了概要介绍,对倍受关注的烷基硫醇的自组装进展进行了较详尽的评述,并对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已取得的成就以及对自组装和发展与应用前景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6.
抗核酸酶解性DNA分子的体外形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体外环境中,将λ-DNA/HindⅢ经加热变性后,快速冷却所形成的一种对DNaseⅠ酶解有抗生的新结构DNA。通过^32P同位素标记和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由该法制备的样品中含有抗核酸酶解性新结构DNA,该结构的DNA分子量大小在100bp左右。该DNA分子结构可能不同于单链、双链以及三螺旋DNA结构。  相似文献   
27.
蛋白质膜间粘附力演变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明  唐菁  王琛  白春礼 《科学通报》1998,43(15):1651-1654
当2个习水表面在水中相互接近时,吸附空气泡会发生融合,体积增大,由此产生的桥联毛细力引起额外长程吸引力,理论分析表明,这个过程为一级相变,但是在以往实验中未获得这种转变的直接证实。  相似文献   
28.
NPAN分子在Au(111)电极上吸附结构的电化学STM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光正  曾庆祷  万立骏  白春礼 《科学通报》2003,48(13):1410-1413
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了0.1 mol/L HClO4溶液中偶氮分子4-(4-硝基苯基偶氮)-1-萘酚(NPAN)在Au(111)电极上的吸附. 结果表明, 相对于基底NPAN分子在电极上可以形成稳定的(6×4)单分子结构, 吸附的分子平面与基底相平行. 另一方面, NPAN分子的吸附也可以阻止发生在电极表面上的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分子的吸附模型, 解释了分子的STM图像.  相似文献   
29.
β-淀粉样蛋白在石墨表面吸附及凝聚结构的STM和AFM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直接研究了β-淀粉样蛋白(Aβ42)在石墨(模拟生物膜中的疏水表面)表面的吸附以及凝聚体的精细结构。研究发现Aβ42易吸附在石墨台阶等缺陷处,首先形成初纤维(中间体),再形成纤维,纤维之间可以交织在一起形成螺旋状结构。这些结果为研究β-淀粉样蛋白的凝聚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30.
中国科学院纳米科技中心已于2000年10月正式成立,同时开通了纳米中心网站.经过一年来紧张和卓有成效的运作,中心各实验室进行了适当集中和调整,研究、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