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明嘉靖到万历年间,即十六世纪,在我国坚实的封建土壤中萌发了微弱的资本主义,从而造成了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和艺术科学的大发展。学者厌世儒空谈之陋习,舍章句而求实学。他们走出书斋,不事空谈,不从经典;探讨自然,调查现实,重视真知;实地考察,注重实践,经世致用。从十六世纪中叶起的约一百年间,出现了像李时珍(1518—1593)、朱载堉(1536—1612)、徐光启(1562—1633)、徐霞客(1587—1641)、宋应星(1587—?)五个科学巨人,产生了如《本草纲目》、《乐律全书》、《农政全书》、《徐霞客游记》、《天工开物》五本科学巨著,形成了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最为灿烂的科学活动时期。朱载  相似文献   
12.
不同意司南释为“北斗”或“官职”,对此说提出简要质疑。  相似文献   
13.
戴念祖 《科学之友》2006,(12):34-35
自地球上产生建筑以来,建筑与声音之间便建立了某种特殊的渊源关系。西方人喜欢将美丽的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在古希腊的传说中,太阳神阿波罗将七弦竖琴送给了他钟爱的歌手奥尔菲斯,奥尔菲斯在一块空地上弹响动听的琴声,周围的木石闻声起舞,组合成了各式各样的建筑,而音乐中的旋律与节奏便转化成了建筑中的比例与均衡。在我国古代,智慧高超的工匠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声学与建筑的关系,并别具匠心地将音乐融入建筑中,创造了如天坛回音壁、三音石、蛙音塔、五音桥等奇妙的音响建筑。北京天坛皇穹宇的回音壁,也许并非古…  相似文献   
14.
叶铭汉  戴念祖 《科学》2004,56(6):30-34
笔者在《吴大猷论科学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改革》(见:科学,2004,56(5):30)一文中介绍了吴大猷关于科学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改革相关的问题,本文介绍他关于大学、大学教育和高考种种问题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有关档案显示,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美国制成原子弹的激发下,北平研究院和中央研究院为发展我国的原子科学研究做出了一些努力。其艰难之状和最终流产,值得回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技术史》大书是指由中国科学院前院长卢嘉锡先生任总主编,由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陈美东先生任常务编委会主任的一套共26卷本的丛书。本文叙述该丛书的筹划与编纂过程,及参与编写的各方面人员的艰辛努力之情形。该书是在1991—2011年20年时间里,集结了上百位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本文作为书史、书话,供读者评读。  相似文献   
17.
18.
20世纪40年代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原子弹之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原始档案材料和相关文献,叙述了20世纪40年代蒋介石及国民政府拟进行原子弹研制的有关筹划过程。他们曾经采取了派遣科学家赴美国学习,拟建立研制原子弹的机构,甚至打算留用日本所谓“原子能专家”等措施。但是最终全都破灭了。  相似文献   
19.
戴念祖教授1964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从事物理学史研究.他在物理学史上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如对古代极光的研究、对喷水鱼洗的研究、关于明代杰出科学家朱栽堉的研究等成果都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他在收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物理学论文方面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编出版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物理学论文集粹>,并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他还主编了一个鸿篇巨制<中国物理学史大系>,在国内外影响很大.戴教授还翻译了多部重要的外国物理学史著作,对中国物理学教育和物理学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戴教授在中外学术交流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残暴的隋王朝统治下,为避免不测之祸,从事科技工作的儒生、工匠结成一个彼此庇护、相互支持的集团。本文叙述了这个集团成员的主要科学成就,从科学社会学角度揭示该集团的特点及其形成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