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刘夙 《科学世界》2010,(7):88-89
夏日炎炎,又到喝绿豆汤的时候了。一向被认为是消暑佳品的绿豆,被“养生大师”戴上了“解毒养肝,包治百病”的光环。看着扶摇直上的绿豆价格,人们不禁产生一个疑问——这些绿色的小豆子真的那么神奇吗?  相似文献   
12.
<正>森林,是很多人一提到"大自然"首先想起的地方。置身森林之中,清新的空气、幽静的氛围、怒放的花朵都让人心旷神怡。森林这个看似宁静的家园,是由不同地方、在不同时间迁徙而来的植物居民们组成,它们就像不同的族群,一起建造了地球上最繁茂兴旺的植被。乔木——森林里的"高层"族  相似文献   
13.
正种类极为繁多的微生物对人类起着重要的作用。到了20世纪70年代,它们还变成一个个的小"车间",用来生产我们大量需要的药物和化学制品。也就是从这时起,影响世界的基因工程时代开始了。基因工程:全人类的私人定制SPECIAL REPORT解释清楚基因工程很困难,不过理解基因工程可以先从最近在网上流行的一个叫"2048"的小游戏说起。这个游戏很简单,你需要移动在一个4×4的方格里  相似文献   
14.
分子雕塑     
1966年,科幻大师阿西莫夫在其著名作品《奇妙的航程》里,描写了一个技术上的奇迹:5名技术人员与他们所乘的潜艇一起被微缩100万倍后进入了人体内!这些乘员们看到了各式各样的血细胞,惊心动魄地通过心脏,艰难地在肺部补充氧气……在历经千难万险之后,一行人终于到达脑部,利用激光束切除了脑神经附近的瘀血块。这在当时几乎被看作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奇想——不要说缩小100万倍并进入人体,就是在分子尺度下进行人工操作恐怕都令人难以想象。然而仅仅33年之后的1989年,一家公司的科学家便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类似小镊子之类的工具,成功地移动了氙原子,并将它们拼成该公司那由3个字母构成的著名商标:IBM。这大概是公众第一次面对纳米技术。而《分子雕塑》中的科学家,则用化学而非物理的方式完成了对微观粒子的“调动”和“安置”,作者借文中科学家之说赞誉道:“是有机合成艺术的大胜利。”可这又有什么用呢?没有什么用。这只是科学与艺术的一次融合,科学家对物质世界探索和好奇的一项美妙结果。但是,这种尝试在一个完全商业化的社会中是很难被认可的——由于这项发明没有任何可资利用的工业价值,文中惟利是图的“我”断然不予投资。这究竟是历史的进步呢,还是文明的异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关“合理饮食和食疗保健”的宣传声音不绝于耳。有些理论确实能够指导人们通过合理安排膳食保持身体健康,但更多的“保健理念”似乎只是商品的华丽外衣。各种各样经过包装的新概念食品让人目不暇接,大批“新食品”举着保健理念的大旗冲上了人们的餐桌。黑色食品就是其中的一只大军。什么是黑色食品?它会有哪些“神奇”的功效呢?  相似文献   
16.
<正>动物会迁徙,人会移居。看似不会动的植物,也一样会一代代迈着微小的步伐在大地上前进。漫漫千万年过去,它们同样会成为跋山涉水的勇者。植物迁徙的历史既辉煌又不乏悲壮。为了复原这些历史,植物学家们可谓穷尽心思。他们首先要正确识别植物的家族谱系。出于人类的先天心理,全世界的人们都倾向于把生物分为会动的动物和不会动的植物两大类。即使是在生物学界,这种简单二分法也一直沿用到20世纪。然而随着分子分类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终于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