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系统科学   21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847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33篇
  1997年   311篇
  1996年   2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稀土区儿童智商调查研究——Ⅰ.赣南稀土区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我国稀土开发日益广泛.国内外对稀土的毒理学、药理学和生物化学等作过不少研究,但用动物实验无法直接外推稀土对人类大脑记忆、思维和推理等功能性损害.因此,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资助下对赣南稀土区进行了儿童智商的研究.1 研究对象及方法1.1 地区选择重稀土区选赣县大田乡下湖村(下称A区),轻稀土区选信丰县安西乡香山村(下称B区),对照区选于都县小溪乡锁龙村(下称C区).1.2 地质背景A和B两区都座落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富含稀土的花岗岩风化壳范围,土壤中可交换态REO占总量的40%~90%,目前采点甚多;C区主要分布上泥盆统三门滩组砂岩、粉砂岩、砂页岩及页岩,土壤中REO低,无稀土成矿条件,土壤中REO可交换态比例小于25%.对稻田土壤抽查REO含量(μg·g~(-1))结果,A区:315~1355(平均572,n=7) ;B区:244~366(n=2);C区:218~230(n=2).A和B可采区内一般达400~2000μg·g~(-1).土壤中稀土配分见表1.  相似文献   
72.
孤子形隆起的形成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垂直激励下的颗粒物质的隆起和对流是一个有着广泛应用而又十分复杂的现象。尽管人们根据实验观察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其形成机制已经提出了各种推测和解释:有些把它归结于有限容器的垂直壁对水平方向运动的制约作用,有些则依赖于容器底部的振动的空间调制或垂直壁与颗粒物质的摩擦作用。这些机制各自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或者说,有着各自的适用范围。显然,这些形成机制原则上不能用以解释最近发现的孤子形隆起现象。因为它发生在垂直激励的窄长槽中,是一个一维无限边界的问题,与矩形容器两头的垂直壁并无关系。相反,其表面的形状很像人们在水波和点阵实验中发现的孤立子波。本文的目的在于利用实验手段揭示孤子形隆起和对流的动力学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3.
离子束溅射制备的C-N薄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和Cohen采用经验模型和从头计算法计算了假想结构共价键化合物β-C_3N_4的弹性模量和结构性能。结果表明:该种共价键化合物的弹性模量与金刚石相当,其结构至少是亚稳态的,该种材料不仅具有高硬度,而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热稳定性。为此,这种新型超硬材料受到了普遍关注,人们开始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合成β-C_3N_4.Wixom利用含氮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冲击波合成,结果只得到了一些金刚石颗粒;Maya等人采用几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进行高温热解,也未观察到碳氮成键的迹象。采用磁控溅射法合成β-C_3N_4时,得到的是非晶的C-N薄膜,其中含有极少量的纳米晶体。最近,Niu等人报道:采用脉冲激光蒸发高纯石墨并通进原子氮可制备出含有β-C_3N_4晶相的碳氮薄膜,薄膜中的氮含量可以达到40%。Gouzman等人采用低能氮离子注入到石墨表面,结果观察到氮的化合态,说明了β-C_3N_4的存在。  相似文献   
74.
王文清 《科学通报》1996,41(13):1217-1219
等离子体波振幅足够大时,相干性和非线性效应将起重要作用,不能简单地采用准线性理论。一些电子被波的势阱俘获后,由于波与粒子相互作用,在相速度V_Φ~ω/k附近分布函数将大大畸变,必须用非线性理论来处理。Hasegawa在讨论大振幅等离子体波非线性效应问题时,他假设电子分布函数在捕获区变平,在非捕获区保持平衡分布。Krapcher等由绝热不变量理论讨论大振幅波驱动电流的问题,但讨论限于一维情形,并且未包括耗散效应的影响。夏蒙棼分析了一种随机效应驱动电流的机制,得到钭波振幅要超过某个随机性阈值时才出现这种机制。但对碰撞对捕获电子非线性效应的影响,或耗散效应的研究在国内外都较少讨论。我们利用离子声波漂移不稳定性使离子声波的振幅增长到足够大时也得到了离子声波非线性朗道阻尼的理论与实验相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75.
用热发光方法评定火灾后混凝土构件的烧伤程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裴静娴 《科学通报》1996,41(15):1409-1412
现代化城市中,大型商厦及高层建筑鳞茨节比,一但遭遇火灾后迅速进行修复或是重建,以尽快恢复其使用功能,是挽回和减少灾害损失的唯一途径。 对遭受火灾损伤的混凝土建筑物,由于钢筋混凝土的耐火性,一般不容易烧垮崩塌,因此如何正确评估火灾伤害程度,并据以进行修补、加固、或是拆除重建,就显得更为迫切。 国外对建筑物火灾损害的评估研究,发展较快且较为深入,我国近年来各地建筑科研单位也做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6.
B2结构纳米晶Ru40Al60和Ru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应凡 《科学通报》1996,41(16):1454-1456
纳米晶材料由于其物理特性显著不同于常规粗晶材料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和受到广泛重视。近年来,人们发现机械合金化是制备纳米晶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强烈的机械形变和破碎,可以容易地得到极细的晶粒。最近,一种结合机械合金化与化学浸出法的技术  相似文献   
77.
崔玉芳 《科学通报》1996,41(16):1509-1512
细胞凋亡(apoptosis)或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是一种具有典型形态学和生化特征的细胞死亡模式。在胚胎发育,T,B细胞成熟和内分泌相关的组织萎缩等生命过程中发生的细胞死亡,就是一种生理性细胞凋亡,以此控制体内细胞数量。辐射和某些抗肿瘤药物等DNA损伤因子,亦能诱发细胞凋亡,并与某些肿瘤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和蛋白稳定性的改变等事件发生相关。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参与细胞增殖调控,使细胞生长停滞于G_1期。近年发现,P53基因在细胞DNA受损伤后引发的细胞凋亡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不同学者分别报道,电离辐射诱发小鼠胸腺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的凋亡,是依赖于P53基因,包括P53基因表达增加和P53蛋白稳定性增强。在P53基因缺失纯合子小鼠中,电离辐射就不能有效地启动上述组织细胞的凋亡机制。本文利用基因打靶技术产生的P53基因突变小鼠模型,研究不同P53基因状态下,即野生型(P53+/+)、杂合子(P53+/-)和纯合子突变型(P53-/-),电离辐射诱发小鼠骨髓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8.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大气田的气源判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第藩 《科学通报》1996,41(17):1588-1592
1989年6月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靖边县发现了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气田,现已探明含气面积达4000km~2,天然气主要储存于下奥陶统马家沟组上部的白云岩孔隙(O_1m_5~4)及其上面的古风化溶蚀带(O_1m_5~(1~2))中。上覆为晚石炭世滨海沼泽相地层,也含气。这里发育有两套气源岩:(1)下奥陶统上部马家沟组(O_1m)为碳酸盐岩,折算及。值高达2.0%~5.0%,属腐泥型过成熟气源岩;(2)上石炭统太原组(C_3t)~下二叠统山西组(P_1s)含煤地层,R_0值为1.5%~2.5%,属腐植型高成熟气源岩。由于对中部气田天然气碳同位素资料认识上的不同及混源现象的存在等,使人们对该气田的主力气源层和天然气成因类型的判识上发生了分歧。  相似文献   
79.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幔源稀有气体释放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上官志冠 《科学通报》1996,41(18):1695-1698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我国大陆东部规模最大的一座近代活动火山,新生代以来曾经历过多次大规模喷发活动,全新世火山活动再度复活。野外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天池火山湖周围地区仍有大规模的水热异常活动,其中长白、湖滨、锦江温泉群为典型代表。这些泉群均伴有强烈的深源气体释放。本次研究主要采集了长白和锦江两个泉群释放的气体。气样采集采用排水取气法,用预先抽好真空的不锈钢瓶存放。采样点位置分布示于图1。气体样品中稀有气体含量及其稳定同位素比值测试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80.
激光检测摩擦力显微镜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纳米摩擦学已经成为摩擦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摩擦力显微镜(Friction force microscope,简称FFM)是最近几年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简称AF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很高分辨率的、用于研究物质表面微观摩擦性质的探测工具。由于以往在微观尺度上对摩擦现象的研究缺乏有效手段,因此,FFM自问世以来便受到广泛重视并在纳米摩擦学领域得到应用。目前纳米摩擦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大都由AFM和FFM得到,如微摩擦力与表面轮廓斜率的对应关系、微摩擦力的周期性、微磨损的特性等。但AFM和FFM在纳米摩擦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本身还有待于深入发展。虽然国内一些单位已开展对微观摩擦学的研究和扫描探针系列显微镜的研制工作,但尚未有用FFM从事纳米摩擦磨损研究的报道。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于1995年5月成功地研制出国内首台FFM。本文报道了我们在仪器研制方面所作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