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时空相似模型的蓝牙室内定位RSSI指纹插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蓝牙无线通信技术迅速发展,蓝牙技术结合位置指纹定位算法来进行室内定位,具有方便快捷、低成本等优势。然而,构建一个细粒度的指纹库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为减少离线阶段的工作量,提出了一个时空相似性模型,并定义了4个度量指标(空间距离,信号相似度,相似性可能性,RSSI向量距离),利用时空相关性来对未采样点进行插值。在部署有蓝牙室内定位系统的环境中获取数据,将该方法与四种常用的插值方法(线性插值、立方插值、最近邻插值和压缩感知)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时空相似模型的插值精度,在采样率为60%时比其他四种插值方法提高了7.64%。  相似文献   
22.
边坡变形与氡(Rn)浓度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坡变形中,氡(Rn)在地应力作用下不断向外迁移,并有如下规律:1.滑体内外及其不同部位氡(Rn)浓度平面分布明显差异;2.滑体垂直剖面上氡(Rn)浓度分布集中在滑带附近;3.滑坡临滑前氡(Rn)浓度剧增。利用上棕规律对滑坡预报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3.
以天水罗玉沟流域为评价区域,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解译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同时结合土壤类型信息计算出该流域的植被覆盖度.利用GIS技术对1∶1万地形图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而提取地形坡度,经过数据综合分析,建立了土壤侵蚀强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该流域42.34%的区域属于强烈及强烈以上侵蚀区,土壤侵蚀严重.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属浅切割区,质地较软,抗蚀力弱.  相似文献   
24.
基于改进克里金插值的室内定位位置指纹库构建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当今社会对基于位置服务尤其是室内位置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位置指纹法利用室内无线信号强度来进行定位,具有方便快捷、低成本等优势,但构建一个细粒度的位置指纹库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为提高位置指纹库的构建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克里金插值的位置指纹库构建方法.通过部分测量数据结合克里金插值法进行插值,并利用模拟退火算法提高理论变异函数拟合精度,进而估计出未测量点处的信号强度,提高插值精度和指纹库的构建效率.实验表明:相比反距离加权插值和传统克里金插值,该方法不但具有较高插值和定位精度,而且可将指纹数据人工采集工作量降低50%.  相似文献   
25.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了基于重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像元二分模型,并结合实测数据和相关辅助数据,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007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估算和精度验证.植被覆盖度实测值和遥感估算值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了0.9017,平均精度为81.52%.结果表明使用此方法进行大面积植被覆盖度的遥感估算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26.
采用永久散射体(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对陕西绥德县城区及周边地区2015年12月-2018年4月共54景Sentinel-1A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研究区地表PS时间序列形变信息.根据形变特征将PS点分为随机型、线性蠕动型、突变型,并对每种类型PS点形变规律及其对地质灾害隐患识别的意义进行分析.将研究区地质灾害隐患分为城区沉降、滑坡隐患两类,依据PS点形变特征对两类地质灾害隐患进行识别,共识别出城区沉降区8处,滑坡隐患区39处.利用实地调查的滑坡体及不稳定坡体数据与识别的滑坡隐患区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识别的滑坡隐患区与调查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InSAR技术在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方面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可以应用于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隐患识别预警.  相似文献   
27.
青藏高原是否是一个重要的粉尘源区, 它关系到对青藏高原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粉尘堆积、来源、环境效应认识和青藏高原隆升及全球海-陆-气相互耦合作用的重大科学问题. 2003年3月3~5日拉萨地区强扬沙天气过程的大气动力学和遥感影像跟踪分析, 表明高原具备沙尘暴发生的所有条件, 并有强大的上升运动将不同粒径的粉尘扬升到不同的高度, 使粗粒粉尘在高原东部就近堆积成粗黄土, 而较细的粉尘则被西风急流携带漂移并沉降到远东地区. 高原40年来沙尘暴时空分布表明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冬季和初春, 有较高的发生频率, 从冬到春由南向北移动并与西风急流的位置密切相关. 同中国大陆其他12个沙尘区相比, 高原因较高的沙尘暴发生频率, 特别是粉尘极易扬升到西风急流区, 成为远程传输中主要的粉尘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28.
结合矿区地形实际,在构建地表坡面空间坐标系的基础上,研究了雷达视线方向(LOS)形变与垂直方向形变及沿坡向形变的关系,利用升、降轨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获取了地表在坡面空间坐标下垂向与坡向的二维形变结果.以窑街矿区为例,采用Sentinel-1 A升、降轨数据基于小基线集方法分别提取升、降轨道LOS方向形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29.
基于WEAP模型水管理方案影响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羊河流域为例,使用水资源评价和规划模型WEAP(Water Evaluation and PlanningSystem,WEAP),建立了该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模型,并对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中提出的调整种植结构措施对水资源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可以针对各种管理措施,组成管理方案,进行效果分析,以达到流域水资源的最佳利用.  相似文献   
30.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智能电网成为我国电网技术改革的重要方向。作为智能电网的第一道保护防线,变电站继电保护作用不可小觑,为与智能电力大环境相和谐,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也需进一步升级为智能保护配置,全面实现电网智能化保护。本文通过整合以往继电保护配置原理,结合目前智能电网改进和发展过程中继电保护的经验教训,对未来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进行展望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