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5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在非甲—戊型肝炎病人的血清中检测到SEN病毒。实验结果表明:SEN病毒可能是引起非甲——戊型肝炎的新型DNA病毒。  相似文献   
22.
稻-鱼复合生态系统对水田土壤微生物生理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平板表面涂抹法和稀释法对稻一鱼(泥鳅)复合体系的水田土壤微生物生理群进行了定位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底栖鱼类对水田土壤特殊微生物生理群具有重要影响,促进了土壤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硝化细菌、硫化细菌和氨化细菌的生长,抑制了反硝化细菌和反硫化细菌的繁殖,有助于增加土壤N、P、S等养分元素的供给能力、土壤肥力和生化活性,提高水田的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3.
生态系统服务术语逐渐为人们所公认和普遍使用。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价是此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应构建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结合的地区模型和全球模型,为生态系统服务的划价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24.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平板表面涂抹法和稀释法对稻-鱼(泥鳅)复合体系的水田土壤微生物生理群进行了定位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底栖鱼类对水田土壤特殊微生物生理群具有重要影响,促进了土壤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硝化细菌、硫化细菌和氨化细菌的生长,抑制了反硝化细菌和反硫化细菌的繁殖,有助于增加土壤N、P、S等养分元素的供给能力、土壤肥力和生化活性,提高水田的养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5.
基于模拟实验,通过对比分析氮素和磷素在有/无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活动时含量的差异,探讨了底栖鱼类对水田上覆水生源要素(氮、磷)动态的生物扰动效应.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氨氮和硝态氮浓度在整个实验期间均高于对照组.泥鳅扰动对亚硝态氮浓度的影响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在实验前期,实验组的氨氮/总氮浓度比值高于对照组;在实验中、后期,实验组的氨氮/总氮浓度比值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总磷、溶解性总磷和颗粒磷浓度在实验开始阶段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实验中、后期显著高于对照(P0.05).实验组的颗粒磷/总磷浓度比值高于对照组,表明实验组中总磷浓度的增加主要是因为颗粒磷的增加.实验组的溶解性无机磷占溶解性总磷的比例在实验中、后期显著高于对照(P0.05).底栖鱼类对水田上覆水中生源要素动态具有明显的扰动作用.  相似文献   
26.
蝴蝶翅膀表面非光滑形态疏水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房岩  孙刚  王同庆  丛茜  任露泉 《科学通报》2007,52(3):354-357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 对我国东北地区典型常见的6科24属29种蝴蝶翅膀非光滑表面的形态、疏水性及疏水机理进行了研究. 鳞片表面由亚微米级纵肋及横向连接组成, 鳞片间距为48~91 μm, 长为65~150 μm, 宽为35~70 μm. 鳞片上亚微米级纵肋间距为1.06~2.74 μm, 高为200~900 nm, 宽为200~840 nm. 蝴蝶翅膀表面较强的疏水性(静态接触角136.3°~156.6°)是翅膀表面微米级鳞片和亚微米级纵肋结构协同作用的结果. 对Cassie方程进行了修正, 建立了新的数学模型及方程.  相似文献   
27.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测量仪和红外光谱仪(FT-IR),观测了27种蝴蝶翅表面的微观结构、复合浸润性和化学成分.利用Cassie方程建立了蝴蝶翅表面微/纳结构疏水模型,从生物耦合角度探讨了疏水机理.结果表明,蝴蝶翅表面由天然疏水材料组成,具有复杂的多级微/纳结构,包括一级结构(微米级鳞片)、二级结构(纳米级纵肋和横桥)和三级结构(纳米级突起).翅表面具有高疏水性(接触角138°~157°)和低黏附性(滚动角1°~3°).翅表面微观形貌和自清洁性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这种特殊的复合浸润性是材料耦元与结构耦元耦合作用的结果.微米级鳞片的宽度越小、间距越大,纳米级纵肋的高度越小、宽度越小、间距越大,翅表面疏水性越强.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流调结果揭示生物表面的疏水机理,为智能界面材料的仿生设计和制备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