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40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系统中,每个用户通过占用若干时频资源块以实现多址传输,此时传统的基于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的高效信道估计算法将会产生难以消除的平底效应;另一方面,当终端高速移动时,基于DFT的时域插值亦将面临较为严重的性能损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维DCT(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的信道估计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信道估计算法能以较低的实现复杂度获取逼近最优信道估计器的性能,且在低信噪比条件下亦可获取高精度的信道估计,有助于实现"绿色通信".  相似文献   
42.
利用有效到达径上信道估计值包络的电平通过率,估计出时变多径信道的多普勒频偏,并分析了影响该频偏估计的几个系统参数,得到了合适的系统参数选取原则.同时在理论上分析了噪声环境下电平通过率的估计偏移,提出了修正方法,使得通信系统在各种移动速度和信噪比下都具有较高的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43.
提出了利用相干Rake接收机原理,估计出有效到达径的信道估计参数及其包络信号;统计有效到达径包络信号的电平通过率,并由此估计出信道的多普勒频偏.利用多普勒频偏与最优信道估计平均长度的关系,动态地调整信道估计平均长度,使整个相干接收机的性能在不同的移动速度下均能获得较好的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44.
脉冲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功耗低、复杂度低,但传输速率一般不高.本文提出高速脉冲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方案,方案采用高速采样、低阶量化和数字处理技术,在保持较低的系统功耗和复杂度的条件下,实现了超过100 Mbps的脉冲超宽带无线信息传输.论文给出了系统方案、核心算法、芯片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以及仿真结果.作为核心算法,提出的联合同步和信道估计算法具有低的复杂度,并易于实时实现.论文介绍了芯片设计中的数字基带芯片结构、接收机的状态转移和联合同步和信道估计算法的实现等关键技术.基于提出的方案,研制了数字基带芯片,其内核功耗小于100mW.采用研制的芯片,开发了试验系统,能够进行实时无线高清视频传输.对试验系统进行了实际测试,实测结果验证了该高速脉冲超宽带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5.
主要推导了在多用户情况下,宽带CDMA系统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系统容量公式,并且导出了在获得加权容量最大时的最优功率分配公式.理论结果表明分配更多的系统资源给信道条件好的用户将导致更好的系统利用率以及更高的系统容量,分析和数值结果表明CDMA系统的容量随不同的分集合并方式,以及不同的优先级别而变化.最大比合并获得最大的系统容量。  相似文献   
46.
在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系统中,通过联合估计信道矩阵和干扰协方差矩阵(ICM)的方法来抑制同信道干扰.首先,利用最小二乘法和残差估计方法获取信道矩阵和ICM的初始估计值;然后,基于Cholesky分解方法对ICM的估计值进行改善,并利用改善后的ICM估计值对信道矩阵估计值进行更新.该方法充分利用了时域和频域中的所有可用信息,提高了信道估计精度,较好地抑制了同信道干扰.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可实现的非迭代方法相比,该方法所得的信道频率响应估计均方误差性能增益高于2 d B;信干噪比(SINR)越大,比特误码率性能的改善程度越好,并且随着天线数的增多,性能增益也增大.  相似文献   
47.
48.
基于OFDM系统信号处理方式的高速单载波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介绍正交频分复用(OFDM)多载波系统实现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多载波系统对同步比较敏感和大的峰均功率比(PAPR)两个问题,将多载波系统发送端的反傅立叶变换(IFFT)模块移至接收端,提出了一种基于OFDM系统信号处理方式的高速单载波系统实现方案,基于ITUM.1225信道A模型,选用BPSK,QPSK和16QAM等调制方式,根据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速率要求对提出的单载波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多载波系统的优点,同时又有效克服了多载波系统的不足。  相似文献   
49.
首先介绍了基于CDMA2000系统中Rake接收机的信道估计方法,然后将Turbo原理引入信道估计,针对CDMA系统提出了2种迭代信道估计方法,通过使用Rake接收机或解码之后的软信息来改善整个CDMA系统的性能,对CDMA系统中联合运用信道估计与解码技术进行了研究,由于联合信道估计与解码技术可以利用通道系统不同模块之间的“软信息”交换,从而有效提高信道估计准确程度和解码器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解码之后的软信息来修正信道估计的方法较传统的Rake接收机中的信道估计方法性能有较大改善,在误码率为10^-3左右时,可以提高大约2dB。  相似文献   
50.
为减少分布式大规模MIMO系统中信道硬化作用减弱带来的系统性能损失,用户端利用波束成型训练机制进行信道估计,并将估计的信道状态信息用于用户端数据接收,从而提高系统的频谱有效性.分别考虑用户端已知统计的信道状态信息、估计的信道状态信息以及理想的信道状态信息,推导了信道时变环境下基站端采用最大比发送预编码和迫零预编码时系统的遍历可达速率闭合表达式,并利用所推导的闭合表达式分析波束成型训练机制和信道时变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闭合表达式与数值仿真结果吻合,波束成型训练机制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频谱有效性,延迟的信道状态信息则会降低系统的频谱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