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90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41.
42.
一、引言压电陶瓷的稳定性问题是压电陶瓷工作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过去对影响稳定性的物理机构以及改善稳定性的途径,有过不少探讨。但大多数是属于BaTiO_3陶瓷,对目前广泛使用的锆钛酸铅陶瓷和三元系陶瓷则研究甚少。而且主要研究材料的时间稳定  相似文献   
43.
合成了三(1—苯基—3—甲基—4—三氟乙酰基吡唑啉酮—5)二水合钕(Ⅲ)萃合物。经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为Nd(PMTFP)_3·2H_2O,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分子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晶体学参数如下:a=17.799(9)×10~(-10)m,b=12.661(6)×10~(-10)m,c=18.691(7)×10~(-10)m,β=102.71(6)~0,v=4108.8(10~(-10)m)~3,Z=4.分子中中心原子钕与八个氧原子成配位键,其中六个氧来自三个双齿配位的PMTFP-基,其余两个氧则由两个水分子所提供,八个氧原子取四方反棱柱型排列在钕的周围。  相似文献   
44.
N-间甲氧基苯基亚胺基二乙酸合铜(Ⅱ)二水化合物[Cu(CH2COO)2NC6H4OCH3]·2H2O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bca,a=1.0725(3),b=1.0851(4),c=2.1827(5)nm,v=2.540(2)nm3,Z=8,Mr=336.8,Dx=1.76gcm-3,μ=18.1mm-1,F(000)=1376。结构由直接法解出,偏离因子R=0.078。Cu(Ⅱ)离子与亚氨基二乙酸分子中一个氮原子、两个水分子氧原子和两个羧基氧原子配位形成一变形四方单锥构型。Cu(Ⅱ)离子到四方单锥顶点O(7)原子(水2)的键长为2.279×10-1(4)nm,长于配位基平面内Cu-O和Cu-N的平均键长[1.939×10-1(4)和2.051×10-1(4)nm]。  相似文献   
45.
在研究以N-对甲基水扬醛亚胺为配体的过渡金属络合物时发现,该配体分子可以羟基氧做为桥连原子与HgCl_2形成双核络合物。本文报导其晶体结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46.
含磷杂环化合物是重要的有机磷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反应机制,生物活性等研究发展很快。据报导,苯并二氧磷杂戊环化合物可作为杀虫剂、杀菌剂,但对其结构型研究尚不多。标题化合物是一种新的1,3,2—二氧磷杂戊环衍生物,文献已报导了其合成方法。为了进一步探讨含磷氧杂环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其结构的关系,本文报导标题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47.
镍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3种具有苯并咪唑基的配体(N3,NTB,EDTB)及其与金属镍的配合物,由此模拟镍超氧化物歧化酶(Ni-SOD)的活性中心结构,对所合成的模拟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紫外光谱的结构表征,并利用改进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了模拟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48.
合成了多齿配体1,1,4,7,7-五(2'-苯并咪唑-2-亚甲基)三氮杂庚烷(DTPB),运用红外、紫外光谱及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用分子力学程序构建出了DTPB的计算模型.利用Gaus-sian98量子化学计算程序优化后,在HF/6-31G基组水平上对该配体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配体能够与金属离子配位.  相似文献   
49.
镍超氧化物歧化酶模型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和量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N,N',N'-四(2-苯并咪唑亚甲基)-1,2-乙二胺(EDTB)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的Ni( )单核配合物即镍超氧化物歧化酶(Ni-SOD)的模型化合物.采用元素分析、UV和IR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应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并利用G98W程序在HF/LanL2DZ基组水平上对该单核配合物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晶体结构分析表明,Ni( )单核配合物的化学式量分子(C38H46Cl2N10NiO11S)的单胞中含有2个配合物分子{Ni[C34H32N10]·(ClO4)2·2(CH3OH)·(CH3)2SO},Ni( )与配位原子形成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结构.量化计算所得原子轨道贡献和原子净电荷布居分析结果与晶体结构中的配位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50.
分别以三(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NTB)和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N3)为配体,咪唑基为桥,合成了一系列单双核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模拟化合物,并对它们进行了红外、紫外光谱表征,利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了活性.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具有抑制O2.-的活性,其中N3异双核的活性高于其他配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