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6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彩色电视接收机在亮度与色度信号分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用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案。通过理论分析及大量的实验证明该方案是正确的,它对于改进目前彩色电视接收机的质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2.
本文针对目前集装箱港口码头及堆场的大型流动机械作业过程作业指令的传递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相对于传统作业模式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3.
印度矿粉由于其高铁低硅,并且价格低廉,因此受到国内多个钢铁厂的青睐,为了充分发挥其优势,从不同品味的印度矿粉出发,得出其各自的烧结特点,找出不同品位印度矿粉对烧结矿的冶金性能的不同影响,并通过对烧结矿的显微结构和矿物组成分析了微观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找出内外部条件的依存关系,有效指导了天钢烧结生产。  相似文献   
54.
<正>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盆地黄河北岸的第二级阶地之上,是一处以大型的齐家文化(4200~3600 a BP)为主的聚落遗址[1].在遗址区8处房址中发现了32具非正常死亡人骨遗骸和惨烈灾难场景,被称为“东方庞贝”,并出土了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凭借其罕见的史前灾难遗迹和诸多突破性的新发现,喇家遗址入选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4].近年来,对于造成喇家遗址齐家文化时期人群突然死亡和聚落毁灭废弃的灾难问题,学术界提出了各种观点和见解,引发了激烈的学术争议[4~9].  相似文献   
55.
为了有效利用高炉渣余热,提高炉渣附加值,采用干式处理方法——气淬法,对高炉渣进行粒化,研究碱度和喷吹气体压力对成珠率、渣珠平均直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成珠率随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碱度1.2时获得最高成珠率;渣珠的平均直径随碱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碱度超过1.2后,平均粒径显著增大;随喷吹压力的增加,成珠率呈先增加后减小之后又增加的趋势,压力为0.2MPa时成珠率最高;渣珠平均直径基本呈逐渐减小趋势并且减小趋势变缓;渣珠粒径集中分布在1~2.5mm之间,基本呈正态分布,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56.
探讨了膨润土焙烧活化改性的机理,找到了焙烧活化的最佳工艺参数,即焙烧温度为450℃,焙烧时间为2h.并用改性前后的膨润土进行了对比造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球团的生球落下强度、抗压强度、爆裂温度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介绍了几种实用的程序设计方法,概述了其在工程化软件SSMFDM中的具体应用,并讨论了SSMFDM的程序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58.
低硅烧结矿质量分形维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价值。本文通过研究初步得到了烧结原燃料中MgO的含量、矿物种类、碱度以及配碳对低硅烧结矿质量分形维数的影响,为烧结矿的定量描述提供了新的、合理的数值模型。  相似文献   
59.
分别以海螺壳和青蛤壳为原料,在不同煅烧条件下制备活性石灰。借助SEM、XRD、压汞仪及酸碱滴定法等手段,分析了煅烧温度及煅烧时间对产物活性度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螺壳和青蛤壳的晶体结构不同,但其煅烧产物均可获得340~360 mL的活性度;随煅烧温度的提高和煅烧时间的延长,产物中CaO晶粒逐步长大,发育程度提高;在煅烧温度为1050℃、煅烧时间为90min时,CaO晶粒开始出现黏结,继续提高煅烧温度或延长煅烧时间会出现过烧现象,产物的活性度开始降低;当产物孔隙率为45%~50%时,青蛤壳煅烧产物的活性度可达360mL左右。  相似文献   
60.
利用铁尾矿进行高炉渣调质实验,研究了酸度系数(Mk)对调质高炉熔渣析晶性能、黏度及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Mk的增加,调质熔渣的析晶温度明显降低,当Mk高于1.4时熔渣温度降至1100℃,体系仍为无序玻璃相;随Mk的增大,调质熔渣黏度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逐渐减弱,适宜成纤黏度范围对应的温度区间逐渐增大,适宜成纤黏度范围内最低成纤温度与析晶温度之差Δt=(tw-tl)逐渐增大,当Mk为1.2时Δt为101.7℃;在调质熔渣适宜成纤温度范围内,Mk对熔渣表面张力的影响不大,熔渣表面张力与黏度的比值σ/η(表征熔渣成形难易程度)随Mk的增大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