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针对复杂信息网络设计优化问题,分析了复杂信息网络特性,提出了基于演化涌现的复杂信息网络设计优化方法和拓扑结构演化模型。该设计优化方法以融贯论为指导,采用系统分析、建模分析和仿真分析相结合技术途径对复杂信息网络设计优化问题进行多尺度研究,树立基于网络化思维的安全观,突出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强化网络可控性、安全性和健壮性,体现局域结构演化形成功能整体涌现。拓扑结构演化模型综合选取网络建设成本、时延、健壮性和吞吐量等网络工程特征参数作为网络演化动力,通过调整参数权重生成优化网络。对实测ISP路由器级网络数据的仿真实验表明,方法模型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和扩展性,可加深对复杂信息网络动力学行为认识,促进信息网络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四川省近年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比赛成绩的统计分析,了解四川省中学生田径运动发展水平,为促进我省中学生田径运动的展,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3.
STATCOM非线性控制及节点电压稳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建立基于d、q分解变换的STATCOM数学模型,应用零动态设计方法于仿射系统,使非线性方程线性化,从而提出具有鲁棒性的STATCOM的非线性控制规律,并应用于系统节点电压稳定性的仿真研究。通过运用MATLAB程序对三母线STATCOM系统进行仿真,在汀ATCOM容量允许范围内出现两端节点电压上升或下降的情况下,中间节点电压在0.2秒内迅速恢复。同时,从端点PV曲线可以看到电压稳定得到了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34.
二级模糊因素的负荷预测线性回归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经典的线性预测回归模型,引入了模糊因素对预测结果的影响,构成了二级模糊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法。最后对两种方法作出了比较,说明本文所述方法是比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35.
电力系统最近电压崩溃临界点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静态模型对动态模型的有效模拟,对最近电压崩溃临界点的计算方法进行了适当的改进。按照系统的鞍结分叉点处的左特征向量来控制系统的行为可以最快地远离电压崩溃点。采用Lanczos法求取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该方法比常用的逆迭代法精度高、运算量小。方法的有效性已在IEEE-5节点系统、约定考核题Ⅱ测算中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36.
通过使用改良的TCM199无血清培养系统,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中,每孔放入一个腔前卵泡等条件下,探索添加物黄体生成素对小鼠腔前卵泡卵母细胞体外生长发育的影响,旨在摸索一套适合小鼠腔前卵泡体外生长发育的培养体系。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卵泡和卵母细胞的直径都不同程度的有所增长,其中200mIU/mL浓度组在卵泡培养的同期时间,卵泡和卵母细胞的增长值最大,与其他各浓度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卵泡培养到第2天时,对照组(0浓度组)卵泡存活率最高,为94%。但是培养到第6天时,200mIU/mL浓度组卵泡存活率最高,为62.5%。从卵泡成腔率来看,卵泡培养到第4天时,300mIU/mL浓度组卵泡成腔率最高,为24.4%。培养到第6天时,200mIU/mL浓度组卵泡成腔率最高,为35.4%。从卵泡发生生发泡破裂率和排出第一极体来看,300mIU/mL浓度组均略高于200mIU/mL浓度组。实验结果证明200mIU/mL浓度组与其他浓度组相比卵泡存活率最高,成腔率最高。且卵泡及卵母细胞增长最快,但发生生发泡破裂率、排出第一极体率次于300mIU/mL浓度组。  相似文献   
37.
针对卫星通信网络仿真问题及需求,首先,从卫星通信网络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仿真系统基本需求,提出了目前较为可行的仿真系统实现方案和途径;其次,从仿真方法、建模环境、适用范围和仿真粒度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主要仿真技术及工具,丰富了卫星通信网络分布式仿真技术研究思路;最后,基于分布式仿真思想,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卫星通信网络仿真系统设计方案,系统采取“两级三类”体系结构,可实现多层次、多粒度仿真,最小仿真粒度达bit级,为卫星通信网络的设计与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