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墨相氮化碳纳米薄片(g-C3N4NSs)具有优良的电化学发光(ECL)性能和良好的成膜特性.以g-C3N4NSs作为ECL材料,利用其良好的成膜性能将其固定在玻碳电极(GCE)上,再以毒死蜱(CPF)作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作功能单体,通过分子自组装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将该聚合物引入g-C3N4NSs修饰电极,构建了一个MIP-ECL传感器.除去模板分子的传感器能够选择性识别CPF,利用CPF对g-C3N4NSs ECL信号的淬灭作用实现了CPF的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传感器对CPF的线性响应范围是1.0×10-8~1.0×10-4mol·L-1,检出限(LOD)是5.0 nmol·L-1,用于蔬菜中CPF残留量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超声辅助溶剂萃取-GC/MS测定环境水样中的毒死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将超声辅助溶剂萃取与气-质联用(GC/MS)相结合,建立了一种简单、快捷的适用于环境水样的毒死蜱分析方法.实验系统考察了超声时间、超声功率、石油醚体积、萃取次数和样品溶液体积等因素对萃取效率的影响,进而对萃取与色谱条件进行了最优化.结果表明:经优化的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50μ g/L,检出限(S/N=3)达0.019μg/L,3个加标浓度水平下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5%~4.67%,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5.6%~103.7%之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不同深度剖面土壤对毒死蜱的吸附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与毒死蜱吸附程度的关系,全面准确地评价毒死蜱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及其对地下水污染风险。【方法】采用批量吸附实验考察南北方3个不同农业区(常州、天津和寿光)不同深度剖面土壤对毒死蜱的吸附特征,并使用Linear模型、Freundlich模型对吸附动力学与吸附等温数据进行拟合,同时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土壤对毒死蜱的吸附能力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土壤对毒死蜱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吸附规律(R~2=0.95~0.99),常州表层土壤对毒死蜱的吸附速率最低。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地对土壤吸附毒死蜱的动力学进行拟合(R~2=0.93~0.99),3个研究区表层土壤对毒死蜱容量均明显高于下层土壤。毒死蜱对3个研究区地下水的污染风险为常州寿光天津。土壤对毒死蜱的吸附能力主要与有机质含量有关,其次是矿物含量。【结论】土壤对毒死蜱的吸附是一种快吸附慢平衡过程;研究所得的线性回归方程能被用于估算风险评价中的相关指标值,可为毒死蜱污染地下水风险评价中相关指标值的获得提供简单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改进样品前处理方法及加标回收验证试验,建立以乙腈为提取剂,超声快速提取,固相萃取净化,氮吹浓缩,气相色谱仪ECD检测器测定土壤中毒死蜱、乙草胺、丁草胺残留量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毒死蜱、乙草胺、丁草胺在0.05mg.L-1、0.1mg.L-1和0.5 mg.L-13种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分别是毒死蜱110.7%、99.1%、96.6%,乙草胺96.6%、97.94%、100.5%,丁草胺91.8%、93.0%、93.9%;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6.2%~10.3%,7.9%~10.4%和5.9%~9.6%;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08 mg.kg-1,0.0036 mg.kg-1和0.0029 mg.kg-1。该方法准确度、精密度高,重现性好,能达到农药残留量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5.
郭莹  黄斌  赵景玮 《武夷科学》2004,20(1):111-114
不同饲养温度下的小菜蛾 3龄幼虫对毒死蜱的敏感性发生了变化。在 10 - 30℃范围内 ,低温饲养的小菜蛾比高温饲养的小菜蛾更为敏感。但是变温条件下饲养的小菜蛾 3龄幼虫经 5℃处理温度后 ,对毒死蜱的敏感性减弱 ,甚至较 35℃恒温下饲养的小菜蛾的敏感性更低。  相似文献   
6.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因其具有构效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和广泛实用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也有重要的研究潜力.以毒死蜱为模板分子,采用原位逐步聚合法制备了具有良好识别性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考察了毒死蜱、敌敌畏及甲胺磷在毒死蜱分子聚合物上的选择性分离富集特...  相似文献   
7.
膨润土和腐殖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拥有复杂的结构和多种功能基团,对农药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笔者采用AE.SE-54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正十四烷为内标,对毒死蜱和三唑磷2种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和定量;采用平衡法研究膨润土和腐殖质对毒死蜱和三唑磷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方法标准偏差在015~061之间,变异系数在098~151 %之间。毒死蜱的回收率为8933 %~124 %,检出限为114×10-11 g/g;三唑磷的回收率为97 %~116 %,检出限为139×10-11 g/g。毒死蜱和三唑磷在腐殖质上的吸附均大于膨润土,并可用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拟合,膨润土对2种农药的等温吸附只可用Langmuir模型拟合。  相似文献   
8.
载毒死蜱液晶系形成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载毒死蜱液晶体系形成规律,研究了有机溶剂种类、温度、正构醇碳数及无机盐对液晶相形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苯(毒死蜱溶剂)环上取代基,有利于液晶“骨架”的形成及维持;高温导致液晶相形成及消失时,体系含水量均上升;随醇链的增长,体系形成液晶相所需最低含水量增加缓慢,而液晶相消失时的最高含水量则先上升后下降;添加无机盐,体系液晶相消失时所需最高含水量随阳离子水合半径降低而降低,说明液晶相结构易于破坏。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对毒死蜱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该方法主要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适合接种到堆肥体系中的毒死蜱降解菌Y3,并采用4个堆制体系考察在接种与不接种菌株Y3的两种堆肥化条件下,土壤中残留的毒死蜱对堆肥进程的影响和毒死蜱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不接种降解菌Y3的堆制B能够在40 d的堆制时间内达到腐熟,并且在堆制第32 d时使土壤中的毒死蜱被完全降解.接种降解菌Y3的堆制C能够更快消除堆肥中植物毒性,减少堆肥腐熟的时间,并且使毒死蜱被完全降解的时间缩短了12 d,接种筛选的降解菌Y3堆肥修复毒死蜱污染土壤的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采用预乳化-乳液聚合法制备了3种农药微胶囊制剂:20%(质量分数)毒死蜱微胶囊、2.5%(质量分数)氯氟氰菊酯微胶囊和1.8%(质量分数)阿维菌素微胶囊;采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了3种微胶囊的粒径均小于1.2μm,且分散均匀;3种制剂的热贮、冷贮稳定性符合农药行业要求;制剂中不含苯及其衍生物助剂,无刺激性气味,可降低对人、畜的接触毒性,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药新剂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