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简要阐述了目前在我国发展高职教育的必要性,认为发展高职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需要,同时也提出发展高职教育要避免盲目性,要根据地区经济和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2.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根据色盲伴性遗传规律,给出其马尔可夫链的权限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3.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长篇小说Invisible Man在国内出现了三种译法:“无形人”、“隐形人”和“看不见的人”。这三种译法都一语道破美国黑人被忽视的生存状态。“失明”和“追求自我”是这部小说的两个重要的主题成分。结合这两个主题来探讨,在三种译法中,“看不见的人”既反映了黑人的生存境遇,又凸显了“自我追寻”和“失明”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驾驶员在城市道路十字路口遭遇前方大车遮挡、恶劣天气及眩光时,出现交通灯"盲视"现象而引发交通事故的问题,利用ZigBee灵活的组网功能,在城市道路的十字路口安装交通灯监视系统的主控端,在各个车辆上安装车载终端,形成基于ZigBee的车载交通灯监视系统。系统主控端承担网络管理和交通灯信息发送任务,车载终端负责交通灯信息数据接收、交通灯信息LCD显示和交通灯相位切换前语音提示驾驶员的任务,两者通过ZigBee进行无线通信,圆满地解决了驾驶员的"盲视"问题,极大地提升了十字路口的安全通行率。  相似文献   
5.
西藏地区白内障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盲治盲工作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和眼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1999年和2000年先后在我区农、林、牧、三地区进行的眼科普查资料作了分析,并对当前我区主要致盲的眼病白内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防盲治盲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6.
应色弱、色盲群体的呼声和受有声行人信号的启发,该文提出了解决色弱、色肓群体机动车驾驶问题的必要性,并提出几种解决方案,以引起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不注意视盲的实验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人们专注于某件事时往往会忽略出现在眼前的其他事物,这一现象被称为“不注意视盲”(inattentional blindness)。作者综述了当前关于不注意视盲的3种主要实验研究范式:基于电脑屏幕呈现的静态实验范式、选择性注意范式以及持续的动态实验范式。对不注意视盲与注意捕获的关联、不注意视盲现象中的内隐知觉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对不注意视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注意理论的发展,同时也将知觉、注意与意识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带入了新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海南黎族偏僻地区乡民的视力健康、盲及低视力的流行病学分布和主要致病病因等情况.随机选择纯黎族乡民7634人进行视力检查,对矫正视力或戴针孔镜视力不足0.3者进行眼部排查.结果显示:盲及低视力的患病人数为492人,占受检人数的6.44%,其中,双眼盲117人,占1.53%;单眼盲127人,占1.66%;双眼低视力142人,占1.86%;单眼低视力106人,占1.39%.致盲病因主要为白内障、角膜病和青光眼等.  相似文献   
9.
采用静态研究范式研究无意视盲的负载问题。结果发现:(1)在低负载和高负载的条件下都有无意视盲现象出现,而且二者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2)出现无意视盲的被试,其主任务完成情况不受非预期刺激的影响,而注意到非预期刺激的被试则因非预期刺激的出现,反应时延长,正确率下降。  相似文献   
10.
Experiments with interactional expertis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eractional expertise’ is developed through linguistic interaction without full scale practical immersion in a culture. Interactional expertise is the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in peer review in science, in review committees, and in interdisciplinary projects. It is also the medium of specialist journalists and of interpretative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We describe imitation game experiments designed to make concrete the idea of interactional expertise.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linguistic performance of those well socialized in the language of a specialist group is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ose with full blown practical socialization but distinguishable from those who are not well socialized. The imitation game can also be used to indicate whether an individual can enter an esoteric domain and master the interactional expertise, a skill required by interpretative sociologists of science, anthropologists, ethnographers, and the lik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