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颗粒剂对蜗牛和蛞蝓诱杀作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药用植物的粉碎物配合对蜗牛和蛞蝓有引诱作用的食物引诱素及成型剂等原料制成的植物颗粒剂在室内和菜地进行诱杀实验,结果表明:植物颗粒剂对蜗牛和蛞蝓都有较强的诱杀效果,防效分别达到83.4%和67.8%,显示了一定的实用性。植物颗粒杀虫剂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畜及害虫天敌无毒害,是一种新型的低毒植物源农药。  相似文献   
2.
为从Talaromyces 属中获得更多生物活性显著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一株红树植物白骨 壤(Avicennia marina)根际海泥来源真菌Talaromyces flavus 21033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氧化活性 进行研究。综合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HPLC等色谱分离技 术,对该菌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次级代谢产物分离纯化;综合运用NMR、MS波谱对纯 化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并评价鉴定次级代谢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从真菌T. flavus 210331 中分离鉴定 7 个单体化合物,包括 2 个异香豆素类化合物 hypoxymarin C(1)和 peniciisocoumarin F(2),1个联烯类化合物penicilactone A(3),4个苯衍生物diorcinol(4)、p-hydroxybenzaldenhyde(5)、trans-ferulic acid(6)和agidol 10(7)。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3具有 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0.180±0.025)、(0.180±0.037)和(0.230±0.013) mmol/L,强于 阳性对照trolox[IC50=(0.290±0.011) mmol/L]。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三种不同植物的核糖体抑制蛋白(RIRs)--Momordin、Luffin和Saporin的抗真菌活性。结果显示,Momordin有最强的抗黄曲霉活性,Luffin次之,而Saporin对黄曲霉的生长无影响,所以,同一真菌对不同核糖体抑制蛋白的敏感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一株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CMC平板筛选方法,从草丛土样中筛选到一株产纤维素酶的菌株,该菌在20℃~50℃、pH4.0~10.0、NaCl1.0%~10.0%的条件下均能生长,在26℃~39℃、pH6.0~8.0、NaCl4.0%~6.0%条件下生长快速。经采用Biolog进行碳源利用鉴定判定为黄曲霉,命名为AF-1。AF-1的CMCase为19.26U/mL,FPA为6.22U/mL,纤维分解率为20.6%。采用单因素法对AF-1产酶条件进行了初步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一株黄蓝状菌(Talaromyces flavus)解磷能力和解磷条件的优化,为解磷菌肥的开发提供优良菌株和培养技术。【方法】实验选取一株从杨树根部分离的促生真菌菌株SH16,分别采用钼锑抗比色法和钒钼酸铵法测定其解磷能力,以磷酸钙为磷源,测定不同培养因素对解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菌株SH16对磷酸钙、过磷酸钙、磷酸铝、植酸钙等4种磷源均具有一定的溶解作用,对磷酸钙溶解效果最好,7 d后可溶性磷浓度达660.9 mg/L,解磷效果可达45 U/L; 初始pH、碳源、温度及NaCl质量分数对菌株SH16的解磷效果影响最大。设定初始pH为8,以葡萄糖为碳源,培养温度为30 ℃,培养基中添加50 mg/L的水溶性磷时,该菌株的解磷效果最好。菌株对NaCl具有较强的耐受性,随着NaCl质量分数升高,解磷量逐渐下降,当NaCl质量分数达到5%时,解磷量仍可达173.1 mg/L。【结论】菌株SH16对磷酸钙表现出较高的溶解活性,可以进一步开发为生物菌肥。  相似文献   
6.
把黄曲霉(Aspergjllusflerus) 3042,采用Czaper(-DO力)培养基培养一个星期左右、收集饱子制成悬液,摇匀各分成200mL的等份,用不同频率,不同功率的超声波辐射处理.超声波处理后的样品与未经超声波处理的原样品,均按国家标准进行检验,用  相似文献   
7.
固定化黄曲霉生产L—苹果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报道采用海藻酸钠包埋法,以制备固定化黄曲霉生产L-苹果酸,确定最佳固定化条件和最适固定化细胞发酵条件,这些条件分别为海藻酸钠浓度25g.L^-1,CaCl2浓度20g.L^-1,10g.L^-1聚乙烯多胺和10g.L^-1戊二醛交联,菌体浓度90g.L^-1,葡萄糖浓度80g.L^-1,起始pH值为6.0-7.0,培养温度32℃,固定化细胞质量/培养基体积比例为15/50。  相似文献   
8.
部分黄曲霉菌会对农作物及产品造成严重污染。受相关基因的影响,黄曲霉会产生一种对人类健康与畜禽养殖构成重大威胁的真菌毒素,即黄曲霉毒素,在田间、储藏期或运输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均可能发生。防止黄曲霉毒素进入食物链的策略有很多,其中采用生物法防治黄曲霉污染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利用微生物对黄曲霉及毒素进行控制,可有效减轻黄曲霉菌及毒素对粮食作物及产品的污染,发挥功能的物质主要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包括多肽、小分子有机物、有机酸、抗生素和酶等。黄曲霉毒素污染对农作物产生的重大经济影响及其对人和动物的毒害作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介绍了对黄曲霉及毒素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链霉菌和一些海洋微生物等),分析了拮抗微生物中所发挥作用的有效成分,阐述了其对黄曲霉的抑制机制及对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情况,希望为生物防治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鲁花14,花育16,白沙,花37等四个花生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籽仁、果壳、根部、果针等部位寄生真菌的种类进行了初步鉴定。共鉴定出8个真菌类型,其中黄曲霉菌(AspergillusflavusLink)、镰刀菌(Fusariumspp.)、桑卷担菌(Helicobasidiummompa)、青霉菌(Penicilliumspp.)、黑曲霉菌(Aspergillusniger)等为主要真菌。表现在不同品种各部位间分布广、带菌量高,持续时间长。其中,青霉菌在籽仁中的带菌率最高,镰刀菌在果针中的带菌率最高,桑卷担菌在根和果壳中的带菌率最高。不同品种的花生黄曲霉感染率有所差异。鲁花14的黄曲霉带菌率最低,花育16、白沙、花37的带菌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黄曲霉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环境习居菌,经常在种植、贮藏、加工、运输过程污染玉米、花生等富含脂肪酸的粮食及相关食品和饲料,并会产生多种有毒次生代谢产物。其中,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产生的最主要真菌毒素之一,是公认的一类致癌物。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贸易争端;更重要的是,黄曲霉毒素具有高毒性、高致癌性、致突变性和免疫抑制性,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因此,黄曲霉毒素合成、调控及防控的相关工作一直是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阐述已知的黄曲霉毒素产生途径及相关调控机制,并介绍了多种有效的防控手段。重点讨论光照、温度、水活度、营养物质、pH值、氧化胁迫等环境因子对黄曲霉毒素合成的影响及已明确的调控机制;阐明了参与不同环境因子调控毒素合成的关键转录因子;同时分别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不同技术层面介绍了多种有效抑制或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总结了黄曲霉毒素污染防控策略;并对今后的关键研究方向和重点防控措施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