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173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地区第四系主要地层类型及分层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京地区地形地貌复杂,第四系分布变化大,在归纳南京地区第四纪沉积环境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地貌和地质单元的地层层序特征。根据地层的成因和工程性质,结合国家规范中的地层分类原则,提出了统一分层的方法和统一的地层代号,将该地区第四系划分为填土、新近沉积土、一般沉积土和老沉积土等4个大层和若干亚层,同时提供了各层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典型剖面。对今后的勘察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The correlation of opal content and MAR with oxygen isotopic records of benthonic foraminifera at Site 1143,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indicates that,since about 900 ka,the increasing opal content and MAR during the interglacial periods is inferred to reflect the bigher surface productivity ,for the intensified summer monsoon during the interglacial periods would result in the enhanced upwelling and nutrient supply,Time-sequence spectral analyses of oxygen isotopic record ,opal content and MAR at intervals of 0-900 ka reveal that the changes of surface productivity were dominantly forced by the variations of the earth orbital cycles.  相似文献   
3.
4.
黄山逍遥溪地区第四纪沉积环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黄山逍遥溪剖面17个样品的分析,得出下述见解:1粒度参数和CM图象反映,该处沉积物大都未经改造就进入新环境,反映近源沉积的多变的环境。2.Fe^3+/Fe^2+含量测定表明,该处第四纪期间最低年均气温并未低于0℃,因此不具备冰发育的条件,3、该剖面CaO的淋溶强于黄土发育区,氧化和的比值反映出多数情况下较高年均气温与多雨期一致,反之亦然。4.孢粉样品揭示中更新世至多经历过从温暖→干凉→湿热  相似文献   
5.
长江流域第四纪孢粉植物群与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第四纪并非一个“太平”时期。第四系中包含着一系列地质事件标志。诸如新构造、第四纪冰碛层、黄土层、古人类化石及其所使用旧石器、各次海退与海侵的沉积物、地磁极性期与地磁极性事件、不同高度新老河流阶地上的沉积物、垂直溶洞与水平溶洞中的沉积物……这些地质事件标志之间,肯定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一个标志的出现会影响到另一个标志的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全球性与同时性的特点。但有些关系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柴达木盆地东部台南第四系松散未成岩生物气藏为例 ,研究建立该类储层物性参数测井解释模型的方法。主要包括 :(1)应用“JD 5 81”常规测井资料 ,通过定量计算对声波测井进行了压实、泥质及含气影响的校正 ,建立了孔隙度测井解释模型 ,探索性地提出声波测井曲线天然气影响的定量校正方法 ;(2 )根据毛管理论 ,综合应用毛管压力曲线、岩石物性、岩性分析及测井资料建立了渗透率测井解释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电阻率曲线对声波测井进行天然气影响的定量校正方法是可行的 ,该方法提高了气藏孔隙度声波测井解释模型的精度 ,实现了应用“JD 5 81”常规测井资料即可进行储层孔隙度参数评价的研究。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孔喉半径均值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岩石比表面及孔隙度 ,综合利用孔隙度与岩性测井曲线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该参数 ,这为储层渗透率参数的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埃铬菁R,邻菲啰啉,溴代十六烷基吡啶与锆组成的显色络合体系的分光光度测定,结果表明:当pH=7.0时,体系形成深蓝色溶液,最大吸收峰为600nm,络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600)=8.7×10~4。本文还讨论了用单因素法、正交试验法、单纯形优化法对光度测定中各试剂的最佳用量的确定试验,结果表明:只有采用单纯形优化法才能取得最佳实验条件。最后用Lewis-skoog法对此四元体系的组成进行了测定,证明其配合比为:锆:埃铬菁R:邻菲啰啉:溴代十六烷基吡啶=4:8:1:4。  相似文献   
9.
闽江口晚第四纪海侵地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钴孔岩芯的岩性特征,微体古生物硅藻和有孔虫化石组合,以及~(14)C测年结果揭示,闽江河口区发育两期海侵地层。表明本区在晚第四纪期间至少经历了两次海侵事件,发生于距今44000~22000a的玉木亚间冰期海侵相对较弱,其范围仅达福州市区一带,另一次海侵发生于距今12000a以来的冰后期,该次海侵较为广泛,其范围可达闽侯的甘蔗一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孢粉组合是从合肥地区城建施工单位工程钻孔中获得。根据,木本、草本、和蕨类植物在钻孔剖面中的变化规律,分两个孢粉组合带。 第一组合带,木本植物占17.62%,乔木层中的落叶阔叶层片以栎、榆、桦为主要树种,针叶层片中以松属,油杉属为优势树种,蕨类植物与草本植物计占15—70%,以蕨类中的卷柏,紫萁,水龙骨及草本类的禾本科,菊科,蒿属,十字花科为草木本层中的主要成分,低洼的地沼水域中繁殖大量环纹藻。 第二组合带的第一亚组合,木本植物的属种明显下降,其含量则上升为38—94%乔木层非常单调,松属几乎独占了贫脊的山岗坡地,蕨类植物踪迹稀少,禾本科、毛莨科、蒿属,豆科等草本层散生于河谷岸边及低矮的坡地。 第二亚组合,木本植物占27—56%,乔木层中:针叶层片内以松属,油杉属为建群主要树种,落叶阔叶层片只占3.3—9.0%,栎、柳、胡桃、枫杨、榆、漆树等均有一定含量。蕨类和草本植物占2.5—14 5%,蕨类植物类型较少,水龙骨为植被中的常见物种,草本类以禾本科,毛莨科,蒿属为主,其它属种出现不多,这个阶段草本层仍不大兴旺。 以上两个组合带中末发现冷杉,云杉的踪影,桦属含量极低,植被反映为温湿或温凉的气候,因此两个组合不可能为晚冰期,其地层时代应晚于晚更新世,这样可确认合肥地区为全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