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3篇
系统科学   114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4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ichelson干涉仪测光波波长原理新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光学中的Doppler效应和“拍”现象理论,对Michelson干涉仪测光波波长的实验原理给出新的解释,从而拓宽了对该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加深了对实验现象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1 工作原理及电路组成图给出电路原理框图.以工作发射频率为时钟脉冲,调制脉冲作为闸门开启时间,将调制脉冲予以延迟作为接收信号的选通脉冲来关闭闸门,这个时间就是声脉冲从换能器发射到采样点,再回到接收换能器所经过的时间,用这个时间来控制时钟脉冲予以汁数、寄存、译码,以数字形  相似文献   
3.
分别从经典理论和量子理论的不同角度论述了使原子光谱线变宽的各种主要因素:由于能量的不确定关系导致的自然致宽;多普勒致宽;碰撞致宽;因碰撞过程中原子能级变化而导致的压力致宽、场致宽等.通过分析,阐明了实际光谱线与理想光谱线的不同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利用时变滤波器模拟多普勒信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计算机模拟的多普勒信号可用于评估各种多普勒信号处理的性能。为了快速而容易实现模拟正交多普勒信号,提出了一种仅利用一个时变波滤器的方法。该方法根据白噪声通过时变滤波器的特性而实现的。实验表明,对以该方法模拟的多普勒信号的短时傅里叶分析结果与理论预测相吻合,故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多普勒效应是波动所特有的现象。本文重点讨论了多普勒效应的原理以及它在天文学、雷达、交通、医疗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混沌特性的PRC-CW雷达目标回波分析和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码调相连续波(PRC-CW)雷达目标识别中,对于具有相同径向速度的不同目标的分析和识别是一个需解决的问题.针对PRC-CW雷达目标回波的非线性时变特性,该文运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分析了此类回波的混沌特性.通过Lyapunov谱、相关维、Kolmogrov熵3类混沌特性参数提取方法的研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分析和处理流程.进而通过对多类实测目标数据混沌特性参数的分析,得到了X波段PRC-CW雷达运动目标回波呈现混沌特性的结论.以实际的计算结果的分析和比较,证明了基于混沌特性的PRC-CW雷达目标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合成孔径雷达的干扰参数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对合成孔径雷达欺骗干扰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参数精度对干扰效果的影响,得出了参数精度与干扰效果的关系,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其研究成果对欺骗干扰的深入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利用频域和空域信息的单站无源定位跟踪算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单站无源定位跟踪技术具有隐蔽性强、设备简单、系统相对独立等优点。定位收敛速度和稳定度是该技术实际应用的关键,通过研究利用频域和空域测量信息对运动辐射源的单站无源定位跟踪技术,分别提出了两种定位跟踪算法。为比较算法性能,推导了该定位跟踪问题的克拉美 罗下限,并利用计算机仿真给出了不同算法的跟踪误差几何分布(GDTE)。仿真结果证明了两种算法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医疗器械正沿着无创伤、微型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本科研组研制的新型激光多普勒微循环分析系统正是顺应这一趋势而设计的.该系统采用先进的激光多普勒技术,成功地对传统的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进行了改进,采用安全、稳定、小巧的半导体激光器和高灵敏达林顿光敏三极管,并使用电缆传输信号;在计算方法上,创造性地利用功率谱来计算血流参数.整个系统灵敏、稳定、成本低廉,已应用于临床和科研实践,深受用户的好评.本将详细讲述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医学仪器亦有了长足的进步,研究无创伤、微型化和智能化的医疗器械已成为国内外学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各种无创检测设备的问世,标志着生物医学仪器的发展水平,同样也倍受广大患的青睐.本科研组在长期研究无创伤检测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地将激光多普勒血流参数、脉搏血氧和脑血氧饱和度的检测集成于一个系统中.其中的关键是:完成了多功能传感探头的设计,此探头可以根据需要准确地调节光源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能够组成血流检测传感器、脉搏血氧和脑血氧检测传感器等,为医学与生理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还明确提出了脑血氧饱和度的实用算法;优化了激光多普勒血流参数的DSP(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即功率谱估算方法;以及尽量采用新型元器件,如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达林顿光敏三极管作为信号接收器等.本较详细地阐述了系统的测量原理和软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