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44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慢性铅中毒的发病原因、症状以及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资讯     
○焦点血铅超标2月17日,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部分儿童被发现血铅含量情况异常。截至2月29日下午16时,血铅含量检测结果显示,159名儿童血铅超过100毫克/升,达到高铅血症判定标准;1人血铅超过200毫克/升,达到轻度铅中毒判定标准。3月3日,仁化县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初步认定此次儿童血铅异常是儿童吸入铅污染的空气和进食铅污染的食物所致。从2008年12月河南省卢氏县高铅血症事件,到去年5月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发生的332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铅中毒的环境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确诊的铅中毒儿童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93名铅中毒儿童中,男童占62.46%,且婴幼儿所占比例最高(46.42%).铅中毒患儿以Ⅰ级为主(67.24%).家庭高铅装修主要造成Ⅱ级铅中毒,汽车尾气、学习用品、进食高铅食物主要造成Ⅰ级铅污染.结论:改善居住环境,少进食高铅食物,改进学习习惯是防治儿童铅中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机检测 2 0 0例门诊就诊儿童的血铅、血锌水平 ,说明城市儿童存在慢性铅中毒现象。高血铅不仅有损于健康 ,且与儿童智商呈反比 ,故应加强科普宣教 ,指导改进儿童的生活方式 ,预防儿童铅中毒  相似文献   
5.
石磊 《世界科学》2007,(11):27-28
它真的能杀了你--如果你是一只秃鹫的幼雏加利福尼亚秃鹫是非常珍贵的物种之一——喜欢吞噬动物的尸体。自30年前濒临灭绝以来(主要原因是铅中毒,动物尸体中的子弹碎片),科学家为此进行了不懈地拯救工作,目前的秃鹫数量逐渐在恢复之中(20世纪80年代为增加秃鹫的数量,人们捕获了22只野生加利福尼亚秃鹫,在动物园内由人工抚养)。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慢性铅中毒的发病原因、症状以及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期,浙江省血铅超标事件频发,严重威胁到受害者的身体健康。因此,了解血铅超标的危害、产生原因以及预防措施,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一、血铅的危害血铅是指血液中铅元素的含量,超过了血液铅含量的正常值。如果过高,则会引起机体的  相似文献   
8.
3月以来,浙江湖州德清县新市镇一家蓄电池厂周边孟溪村多名儿童及成人血铅超标,其中多位儿童的检测报告单显示血铅浓度超过200微克/升,最高达720微克/升,专家称实为血铅中毒。浙江德清血铅超标事件已引起国家环保部的高度重视,国家环保部已于7日派调查组全面调查该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和大蒜油的排铅效果,为铅中毒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40 mg/L的醋酸铅溶液,按0.01 mL/g体重剂量连续15 d灌胃造模,造模成功后将48只雄性成年小鼠随机分成4组,即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组、大蒜油组、乙二胺四乙酸组和中毒不治疗组,连续15 d驱铅治疗。在造模前、第16天、第31天分别测定各组小鼠的体重及抽取小鼠尾部全血并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小鼠的血铅含量,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血铅含量:统计学意义驱铅治疗后,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组、大蒜油组、乙二胺四乙酸组分别与中毒不治疗组的血铅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组、大蒜油组、乙二胺四乙酸组的血铅含量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驱铅治疗后各组的血铅含量为: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组大蒜油组的体重。③存活率: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组、大蒜油组分别与中毒不治疗组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组与大蒜油组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大蒜油对血铅均有促排作用;驱铅功效为:土茯苓中药复方制剂>大蒜油。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组学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其在毒理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色谱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基于气相色谱的代谢组学技术,检测铅染毒大鼠内源性代谢物谱变化,并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模式识别方法对这一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正常组、低剂量染毒组、中剂量染毒组以及高剂量染毒组大鼠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说明随着染毒剂量的不同,各组大鼠的尿液代谢指纹图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进一步分析发现,各组大鼠的气相色谱图谱在保留时间为3.5 min和5.5 min时的差异对上述总体差异的贡献最大.表明不同剂量的铅染毒能导致大鼠的尿液代谢指纹图谱发生明显的改变,这种改变能用结合模式识别的气相色谱技术检测出来;气相色谱技术可作为核磁共振技术等其它平台的补充工具用于代谢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