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5篇
系统科学   51篇
丛书文集   304篇
教育与普及   79篇
理论与方法论   87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71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379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484篇
  2008年   593篇
  2007年   763篇
  2006年   606篇
  2005年   374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325篇
  2002年   341篇
  2001年   336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207篇
  1997年   203篇
  1996年   280篇
  1995年   200篇
  1994年   195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4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主要针对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方向及特征展开分析,并对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阐述,提出一些有助于提高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强烈内在要求同县乡政府转变职能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之策 ,在于按照服务、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实施县乡政府机构改革 ,转变职能 ,把县乡政府变为创新的政府、开放的政府、高效的政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 ;要调整县乡经济结构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企业民营化  相似文献   
3.
《河南科技》2006,(10):5-5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崇泉表示,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今年在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方面将有一系列新措施。 在对2005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补贴2.04亿元的基础上,2006年中央财政加大了资金扶持力度,对试点企业建设每个乡级店补助3000元,每个村级店补助4000元。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每个农家店补助标准增加1000元。对配送中心贷款贴息。目前,已经预拨80%的农家店补贴资金3.29亿元。  相似文献   
4.
“想致富,学技术”。眼下,河南省汤阴县农民白天在田间辛勤劳动,晚上去化大院或农校学习技术,农村出现了农民争先学科技知识,当致富先锋的新气象。目前,该县已有2万多名农民掌握致富本领,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大显身手,成为汤阳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5.
严重影响我国工商业的“非典”,在6月初好像已经过去。然而官方依然谆谆告诫民众,小心“非典”卷土重来。此时,据称名列中国富豪第23位的上海首富周正毅的妻子毛玉萍涉嫌与香港多笔巨额问题贷款有关,6月1日被廉政公署拘捕。据报道,上海滩新首富本人,也同时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而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中,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应着重抓好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复杂工程,它在实践中面临着改革和加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应随之探索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建筑工程发承包交易中低报价中标的可操作性,阐明了合理低报价的实际意义及业主应有的权利,提出了低报价中标工程应采取的保障措施及尚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从分析改造世界观的性质入手,揭示出改造世界观是一项长期的、紧迫的任务。同时,对当前改造世界观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一些探讨性见解。  相似文献   
10.
以人民利益为本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核心,这不仅是因为以人民利益为本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优越性学说的最终体现,而且是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的最终体现,同时还是邓小平提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标准的最终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