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本刊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立广研究小组在南海研究中获得新进展,研究表明:肆虐我国东部的沙尘暴南界可到达南海西沙群岛,并确定了其特殊的传送方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5月21日出版的《科学报告》上。研究小组对南海西沙东岛湖泊沉积物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Ti、Al元素在含鸟粪珊瑚砂沉积柱中的含  相似文献   
2.
3.
东亚冬季风活动异常与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全球海-气耦合(IAP CGCM1)模式40a的积分结果以及10a的观测结果,了东亚冬季风活动异常与热带太平洋海表水温(SST)异常之间的密切关系。强东亚冬季风年的热带SSTA场在中西太平洋为正距平,东太平洋为负距平,在弱东亚冬季风年的情况基本相反,西太平洋为负距平,中东太平洋则为正距平。强东亚冬季风活动在中西太平洋正SSTA区以西以东产生西风距平和东风距平,从而加强这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黄土高原 2个末次间冰期剖面的石英粒度分析 ,发现在这一时段由粗颗粒含量增加所指示的重要粉尘堆积事件有九次 :DE1( 70~ 71ka)、DE2 ( 74 5~ 75ka)、DE3( 81 3~ 83ka)、DE4 ( 90~ 91ka)、DE5( 10 1~ 10 2ka)、DE6( 10 6~ 10 6 7ka)、DE7( 110ka)、DE8( 113 5~ 115ka)、DE9( 119~ 12 1 6ka)并且和北大西洋V2 9_191孔有孔虫气候记录在距今 110~ 70ka时段中具有极为相似的变化 ,这表明 ,在末次间冰期中存在东亚季风气候通过西风带以及相关气压系统与极地、北大西洋气候系统的遥相关 .进一步佐证了东亚冬季风气候通过西伯利亚高压与极地、北大西洋冷空气相联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东北缘黄土粒度记录的末次冰期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末次冰期以来, 北半球高纬地区气候变化是否对青藏高原地区高原季风产生影响以及高原季风本身的变化规律是仍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22 m厚的青藏高原东北部合作盆地黄土-古土壤剖面高分辨率的粒度记录表明, 末次冰期以来青藏高原冬季风存在明显的可与北半球高纬地区相对比的千年尺度变化, 但对冷事件(Heinrich事件)的响应明显强于对暖事件(Dansgarrd-Oeschger事件)的响应, 表明北半球高纬地区气候对青藏高原冬季风和高空西风同样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万年尺度上, 高原冬季风存在两个明显不同于北半球高纬地区气候记录的变化, 一是在36 kaBP附近(H4事件)发生了一次明显的突变增强; 二是在43~36 kaBP期间, 高原冬季风显著减弱, 可能指示了高原冬季风在万年尺度上除了受到北半球高纬地区气候系统影响外, 还受到其他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1970-2013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基本基准825站地面气温均一化数据集,采用改进后的三维风速轨迹倒推方法,追踪了冬半年(10月至次年4月)入侵中国东北的强冷空气路径.结果表明:有西北路径230次,偏西路径75次,偏北路径101次.临近爆发前的环流演变导致三类冷气团大幅增温,削弱了不同源地的位温差异.偏西路径年频次减少幅度为0.26次/10a,而其他两类年频次没有明显变化趋势.相比之下,偏西路径强冷空气主要影响中国东北地区;西北路径强冷空气在东北地区能持续2.4d以上,并且对中国中东部以及南方地区的影响强于偏西路径;偏北路径强冷空气更易于在东北地区以及中国中东部地区造成异常低温事件,在南方地区可以形成持续2.8d以上的冷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亚欧大陆不同季节热力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亚欧大陆冬、春季有明显的经向热力差异,夏、秋季存在准纬向的热力差异.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大陆冬季经向热力差异与东亚冬季风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即热力差异指数越大(小),则东亚冬季风越强(弱);在经向热力异常发生的同时,洋面热力状况也显著不同,从而导致东亚地区不同区域间海陆热力对比发生变化,引起降水分布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异常东亚冬季风对赤道西太平洋纬向风的动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崇银  裴顺强  普业 《科学通报》2005,50(11):1136-1141
赤道西太平洋的纬向风异常对ENSO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赤道西太平洋纬向风异常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资料分析结果清楚地表明它同东亚冬季风的异常有密切关系. 异常的强(弱)东亚冬季风不仅能激发产生赤道西太平洋的西(东)风异常, 而且还将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太平洋上导致一个气旋性(反气旋性)环流的形成. 更主要的, 研究表明上述异常流型产生的物理过程是异常东亚冬季风所造成的气压形势的动力影响, 因为在强(弱)东亚冬季风影响下, 赤道西太平洋地区会形成向西(东)的气压梯度, 即(>0)的异常气压形势.  相似文献   
9.
正糖尿病:复杂性的丢失哈佛医学院统计物理学家Madalena D.Costa,哈佛医学院Beth Israel Deaconess医学中心和哈佛大学the Wyss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ly-Inspired Engineering的心血管病专家Ary Goldberger带领研究人员发现血糖的微小波动可能蕴藏着比表面上看起来更丰富的信息。血糖中短期的微小波动(长期波动也一样)并不代表不相关的随机性,而是在编码复杂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健康人身上要明显复杂于糖尿病人,这点是  相似文献   
10.
翁焕新  田荣湘  季仲强  余新安 《科学通报》2010,55(33):3226-3235
将大气科学的数值诊断与生物地球化学方法相结合, 在深入研究2005~2006年春夏季东海赤潮事件与气溶胶时空关系并对两个测点大气颗粒物(TSP)连续监测的基础上, 建立了季风与东海赤潮的潜在关系模型. 结果表明, 在研究年内东海的每一次赤潮均与随气流下沉的、来自西北(冬季风的方向)的气溶胶密切相关, 杭州和天台两地TSP中元素丰度与当地土壤背景有较大差异, 表明大气颗粒主要由冬季风带入, 大气颗粒物中铁和磷的含量呈显著相关性, 它们主要存在于颗粒间的胶结物中, 赤潮藻对铁和磷限制性吸收与光照强度有关. 这些研究结果为揭示东海赤潮频发机理提供了新的信息, 也为通过监测来自西北的气溶胶和垂直气流来预警预报东海赤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