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25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郑南琴 《科技信息》2007,3(27):362-363
侵权行为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罗马法的私犯为近现代侵权行为法奠定了基础,对近现代侵权行为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从理论基础、分类依据、归责原则几个方面分析了罗马法对近现代侵权行为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民事责任的依据来源于侵权法 ,在对离婚损害赔偿行为认定时 ,应从侵权行为、损害事实、过错和因果关系四个方面加以考察 ,同时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在程序及实质要件上仍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基因研究得到了广泛重视,尤其是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测定给制药、保健、农业和食品制造等产业带来了巨大商机。与此同时,基因侵权事件屡屡发生,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目前在中国,出现的最为普遍、最为严重的侵权行为就是侵犯被研究对象的知情权。对此,应加强知情权的保护,严格约束中方合作单位,加侠基因方面的立法,加强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与传统媒体中的名誉侵权行为相比,因特网中的名誉侵权行为出现新的特点:侵权行为主体的不确定;侵权主体的低龄化;侵权行为审查的有限性;侵权行为的互动性;传播区域更具广泛性。这些新特点使得我国法律的预防作用在因特网面前显得无能为力,使得我国法律发挥制裁作用的难度加大。目前我国因特网行业的立法尚处于起始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加强网络服务商自身的管理,增强用户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论述债法的产生、发展入手,分析了当代中国学者对于债法结构的争论,指出应保留侵权行为为债发生的原因,并支持将担保权纳入债法门下。由此得出结论,债法在民法典中的地位应当是至少与物权法并驾齐驱的,更激进一点,可以使债法取代物权法的龙头地位。  相似文献   
6.
概念误区所谓的权利冲突型域名争议,又称为“相同名称的合理使用”,即对同一词语(标识)都享有合法在先权利(如商标、商号权等)的不同主体在寻求注册相同域名时发生的归属争议。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涉及域名归属的争议一律称为“域名抢注”。但是严格来讲,“域名注册”一词并不能完全涵盖目前域名注册领域出现的所有法律  相似文献   
7.
“即发侵权”是指权利人以外的人正在实施或准备实施侵犯权利人合法权利的行为,该行为即将发生.若不予制止,任其发展,则必然发生侵权结果。我国专利法修改时从TRIPS中引入了“即发侵权”.对我国专利保护制度的完善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关于“即发侵权”的含义、特征及法律责任,仍是理论上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接收范围:(一)接收涉及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商业秘密、地理标志使用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二)解答与知识产权有关法律法规、申请授权程序、法律状态、纠纷处理和诉讼等咨询;(三)依当事人申请,对具有较大影响的、难以解决的知识产权事项或案件组织提供侵权判定、赔偿数额估算的参考意见;(四丨侬当事人申请,对符合规定的重大、疑难知识产权事项或案件组织研讨、提供知识产权分析论证以及知识产权预警服务;  相似文献   
9.
于波 《咸宁学院学报》2012,(12):108-109
互联网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增添方便和快乐的同时,我们的财产、精神等许多权益也受到了来自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侵害并引起了相关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最近,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公开宣判了一起侵犯有关“直接法生产稀土多功能稳定剂”商业秘密的刑事犯罪案件,判处有关当事人有期徒刑5年。该项技术经有关部门鉴定无形资产价值为4015万元,并被列入国家保密技术项目。1997年3月,拥有此项商业秘密的公司原生产部主任离开该公司后,将此技术作价45万元与他人合伙成立了另一家公司,并给原公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74万元,间接损失1790万元。商业秘密的侵犯行为已成了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